清明祭扫新风尚 绿色文明寄哀思——市民政局多措并举保障平安祭扫

时间: 2025-03-28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程迷静 阅读量:8452

又是一年清明时,春风落日寄哀思。3月28日,市民政局举行2025年清明节祭扫工作新闻发布会。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余东海出席发布会,介绍2025年清明节群众祭扫工作安排情况,倡导文明节俭、绿色低碳的方式缅怀逝者、寄托哀思,传播文明殡葬新理念新风尚。

服务“加码”

祭扫体验“焕新”登场

清明节是群众缅怀先人的重要传统节日,祭扫需求集中,为此,市民政局联合市林业局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的通知》,并召开2025年全市清明节祭扫服务保障工作会议,对祭扫服务保障和森林防灭火工作作出安排。各区县民政部门迅速行动,制定详细方案,搭建应急体系,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

为优化市民祭扫体验,各地民政部门与陵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及时发布祭扫相关信息。部分陵园增设专人引导的绿色通道,提供轮椅租借、热水供应、遮阳棚、医疗急救点等贴心服务,将人文关怀融入每个细节。同时,民政部门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针对殡葬服务机构乱收费、强制消费等群众关切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全力维护殡葬市场秩序,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新俗“领航”

殡葬传统“蝶变”升级

在推动殡葬移风易俗方面,全市民政系统抓住清明节前后部分群众集中祭扫、落葬时间节点,组织形式多样的殡葬文明新风尚宣传活动。

各殡葬服务机构普遍通过举办网络微课堂、制作宣传橱窗、发放宣传单等方式,鼓励大家选择鲜花、电子香烛等方式祭扫。大渡口区金龙山公墓优化服务流程,崇兴生命纪念园利用户外灯杆广告位进行宣传,以创新方式引导市民摒弃传统陋习,践行文明祭扫。

安全“护航”

守护祭扫“稳顺”无忧

安全保障是清明节祭扫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区县民政部门节前对服务场所的基础设施、消防设备、电气线路进行全面检查,节日期间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值守、带队督查、信息零报告制度。

此外,民政部门还与公安、交通、城管等多部门协同合作,做好重点祭扫场所及周边区域的人员分流、交通疏导、火源管控和祭祀用品管理工作。针对农村公益性墓地及散坟祭扫,指导乡镇(街道)及村(社区)落实防灭火人员和物资,严格管控森林防火区内的用火行为,预防火灾事故发生。

市民政局特别提醒,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的殡葬服务机构均已禁止祭祀时燃放烟花爆竹、焚香烧纸,呼吁大家增强防火意识,积极参与文明祭扫,共同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祭扫环境。

惠民“暖心”

96000热线守护“身后事”

作为市民政局24小时殡葬服务热线,96000持续发挥民生保障作用。重庆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主任杨胜普介绍,该热线除提供遗体接运、政策咨询、投诉受理等服务外,还特别实行遗体接运费首次减免政策:凡通过热线选择正规机构办理遗体接运并火化的市民,可享受首次接运费最高230元减免(多次接运仅减免首次),十年累计惠及群众超20万人次。

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共有2.3万名群众通过96000热线办理丧葬事宜,累计减免费用433.8万元。

新闻延伸>>>

今年清明节祭扫期间,市民政局活动安排

3月31日—4月6日,市民政局利用清明节前后一周的时间,将集中组织开展殡葬改革宣传活动。

3月31日,将在璧山区殡葬服务机构举办“清明追思,春风寄情”活动,以科技赋能,将逝者信息在“数据云端”存储,祭扫群众可通过服务机构公众号,建立逝者网上云祭扫纪念馆,按照网上流程完成祭扫事宜。

4月1日,将在崇兴生命纪念园组织开展节地生态安葬宣传活动,向公众推广已建成的草坪葬、树葬、花坛葬等约1.5万个生态墓位。

4月2日,将在永川区殡葬服务机构开展“全民共祭、公益捐赠”活动,当天将开放百姓故事陈列馆,展示安葬于公墓的人物故事、手写家书等生活印记。

4月3日,将在高新区殡葬服务机构举办“礼赞生命,与爱同行”公益生态捐赠活动,免费安葬10余位逝者骨灰。活动现场,还将开展殡葬惠民政策宣讲。

4月4日,将在渝中区朝天门街道开展殡葬移风易俗进社区活动,宣读《树立文明新风尚倡议书》,组织开展演出、制作传统手工制品等活动。

4月5日,将在万盛经开区开展殡葬改革进农村活动,通过情景剧、舞蹈、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殡葬改革,弘扬传统美德,助力推进乡村振兴。

4月6日,将在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举办96000热线开放日活动,邀请市民现场参观,开展殡葬政策宣传。

记者 叶会娟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清明祭扫新风尚 绿色文明寄哀思——市民政局多措并举保障平安祭扫

又是一年清明时,春风落日寄哀思。3月28日,市民政局举行2025年清明节祭扫工作新闻发布会。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余东海出席发布会,介绍2025年清明节群众祭扫工作安排情况,倡导文明节俭、绿色低碳的方式缅怀逝者、寄托哀思,传播文明殡葬新理念新风尚。

服务“加码”

祭扫体验“焕新”登场

清明节是群众缅怀先人的重要传统节日,祭扫需求集中,为此,市民政局联合市林业局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的通知》,并召开2025年全市清明节祭扫服务保障工作会议,对祭扫服务保障和森林防灭火工作作出安排。各区县民政部门迅速行动,制定详细方案,搭建应急体系,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

为优化市民祭扫体验,各地民政部门与陵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及时发布祭扫相关信息。部分陵园增设专人引导的绿色通道,提供轮椅租借、热水供应、遮阳棚、医疗急救点等贴心服务,将人文关怀融入每个细节。同时,民政部门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针对殡葬服务机构乱收费、强制消费等群众关切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全力维护殡葬市场秩序,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新俗“领航”

殡葬传统“蝶变”升级

在推动殡葬移风易俗方面,全市民政系统抓住清明节前后部分群众集中祭扫、落葬时间节点,组织形式多样的殡葬文明新风尚宣传活动。

各殡葬服务机构普遍通过举办网络微课堂、制作宣传橱窗、发放宣传单等方式,鼓励大家选择鲜花、电子香烛等方式祭扫。大渡口区金龙山公墓优化服务流程,崇兴生命纪念园利用户外灯杆广告位进行宣传,以创新方式引导市民摒弃传统陋习,践行文明祭扫。

安全“护航”

守护祭扫“稳顺”无忧

安全保障是清明节祭扫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区县民政部门节前对服务场所的基础设施、消防设备、电气线路进行全面检查,节日期间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值守、带队督查、信息零报告制度。

此外,民政部门还与公安、交通、城管等多部门协同合作,做好重点祭扫场所及周边区域的人员分流、交通疏导、火源管控和祭祀用品管理工作。针对农村公益性墓地及散坟祭扫,指导乡镇(街道)及村(社区)落实防灭火人员和物资,严格管控森林防火区内的用火行为,预防火灾事故发生。

市民政局特别提醒,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的殡葬服务机构均已禁止祭祀时燃放烟花爆竹、焚香烧纸,呼吁大家增强防火意识,积极参与文明祭扫,共同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祭扫环境。

惠民“暖心”

96000热线守护“身后事”

作为市民政局24小时殡葬服务热线,96000持续发挥民生保障作用。重庆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主任杨胜普介绍,该热线除提供遗体接运、政策咨询、投诉受理等服务外,还特别实行遗体接运费首次减免政策:凡通过热线选择正规机构办理遗体接运并火化的市民,可享受首次接运费最高230元减免(多次接运仅减免首次),十年累计惠及群众超20万人次。

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共有2.3万名群众通过96000热线办理丧葬事宜,累计减免费用433.8万元。

新闻延伸>>>

今年清明节祭扫期间,市民政局活动安排

3月31日—4月6日,市民政局利用清明节前后一周的时间,将集中组织开展殡葬改革宣传活动。

3月31日,将在璧山区殡葬服务机构举办“清明追思,春风寄情”活动,以科技赋能,将逝者信息在“数据云端”存储,祭扫群众可通过服务机构公众号,建立逝者网上云祭扫纪念馆,按照网上流程完成祭扫事宜。

4月1日,将在崇兴生命纪念园组织开展节地生态安葬宣传活动,向公众推广已建成的草坪葬、树葬、花坛葬等约1.5万个生态墓位。

4月2日,将在永川区殡葬服务机构开展“全民共祭、公益捐赠”活动,当天将开放百姓故事陈列馆,展示安葬于公墓的人物故事、手写家书等生活印记。

4月3日,将在高新区殡葬服务机构举办“礼赞生命,与爱同行”公益生态捐赠活动,免费安葬10余位逝者骨灰。活动现场,还将开展殡葬惠民政策宣讲。

4月4日,将在渝中区朝天门街道开展殡葬移风易俗进社区活动,宣读《树立文明新风尚倡议书》,组织开展演出、制作传统手工制品等活动。

4月5日,将在万盛经开区开展殡葬改革进农村活动,通过情景剧、舞蹈、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殡葬改革,弘扬传统美德,助力推进乡村振兴。

4月6日,将在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举办96000热线开放日活动,邀请市民现场参观,开展殡葬政策宣传。

记者 叶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