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川渝大地上,一派生机景象。 川渝高竹新区跨省域行政执法一体化改革加速推进、区域协同立法再结新果、法治惠民利企更加可感可及…… 2024年以来,川渝两地司法行政系统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在区域协同立法、执法司法协作、法律服务一体化等重点领域深化合作、协同发力,取得明显成效,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荣昌区开展法治宣讲进小院川渝示范活动(资料图) 区域协同立法破题起势 法治引领作用越发凸显 今年1月1日起,由川渝两地同步立项、同步审议、同步通过、同步施行的地方性法规——《四川省法律援助条例》和《重庆市法律援助条例》,正式产生法律效力。 这一举措,有效推动两地法律援助事项和经济困难标准互认、法律援助机构异地协作、统一受理标准等,将进一步推进川渝协同发展,打造川渝法律援助“一盘棋”。这也意味着,川渝两地老百姓在法律援助上享有更为便捷和优质的服务,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 从1月1日起,还有一项协同立法的“福利”,《四川省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条例》和《重庆市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条例》的实施,让川渝两地群众直呼便捷。 春节期间,在重庆工作的张女士回到四川成都过年,凭着一张加载交通功能的社保卡,既能便捷乘坐公共交通,又能在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医疗费用,还能到图书馆借阅、到博物馆参观……真正体验到“一卡在手,川渝互通”。 结合实际,通过地方立法推动川渝协同发展,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川渝两地立法工作目标同向、步调一致、推进有序的有力折射。 循着时间线回望,早在2021年初,川渝两地司法厅(局)就加强沟通联系,深入调研论证,聚焦两地经济融合发展、交通建设、环境保护治理、传统文化保护等方面立法需求,共同开展立法计划协同编制,科学绘制出川渝协同立法“施工图”。 除了上述两件地方性法规,川渝两地还围绕推进川渝营商环境一体化建设、筑牢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屏障、护航川渝两地铁路运营安全、传承川剧事业振兴发展等方面开展协同立法工作,推动出台7件地方性法规,共同打造区域协同立法的高水平样板。 执法司法协作走深走实 法治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进入三月,气温逐渐升高,川渝高竹新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的标准化执法阵地已完成基础装修工作,投用时间指日可待。 该执法阵地打破了行政壁垒、层级界限和空间分割,着力构建跨省域行政执法一体化新模式,也是川渝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在这里,按照拟赋权执法事项数量、发生频次等情况,两地向川渝高竹新区管委会派驻22名执法人员共同开展执法工作。 投用后,川渝高竹新区行政执法人员将统一运用重庆市“执法+监督”一体化数字应用开展行政执法活动,赋权执法事项、裁量基准全量入驻,破解跨省域行政执法信息共享不畅、裁量不一致等问题。 据了解,两地将加速推进川渝高竹新区跨省域行政执法一体化改革,聚焦明晰执法事项、统一执法标准、统合执法力量、创新协同机制、加强协调监督等多个方面,加快打造跨省域行政执法示范样板。 “一股很浓的刺鼻气味,很难闻。”2024年3月7日,重庆市长寿区执法人员在日常检查中发现,辖区某码头堆存有102吨黑色膏状铁泥。经查,该批次铁泥来源于四川省广安市某医药化工企业,疑似危险废物。 为准确核实铁泥性质、转运路线、环评资料及人员车辆等信息,重庆市长寿区与四川省广安市及时开展联合执法,通过联合调查、紧密协作,仅历时3天,迅速侦破该起跨省转运废铁泥案,及时阻止危险废物非法处置。 这是两地积极探索“跨界+联合”高效执法模式的一个缩影,川渝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环境执法经验还获得全国推广。 推进川渝行政执法深度协作,2024年5月,重庆市司法局联合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与四川省司法厅、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川渝地区交通运输区域执法协作办法》《川渝地区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取证规则》,切实提升两地交通运输执法协作效能,推进执法协作程序化、规范化建设。 两地还不断深化行政复议协作,2024年11月20日,第三次川渝行政复议合作交流座谈会在重庆市合川区召开,联合发布《川渝司法行政区域合作涉企行政复议十大典型案例》,展示川渝两地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成果。 此外,两地还创新川渝监狱监管执法等五项协作机制、戒毒工作“2+4”区域协同机制、社区矫正对象异地委托管理机制,重点对象必接必送率达100%。 如今,随着川渝两地行政执法领域协作的持续强化,两地在机制建设、联合执法、执法监督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推进法律服务一体化 法治惠民成效更显著 “感谢调解员的帮助,让我儿子能入土为安。”2024年3月,一桩涉及重庆市荣昌区吴家镇代兴村与四川省安岳县元坝镇群众的死亡纠纷被两地联动调解化解,当事人刘某向荣昌区司法局吴家司法所送上锦旗。 联动调解,在川渝两地已不是“新鲜事”。如今,两地已组建9个“川渝税费争议调解室”,联合选聘川渝调解专家100名、川渝商事调解专家12名,推动边界地区矛盾纠纷联防联调。 1月10日,第二届成渝地区律师法律服务产品创新大赛总决赛系列活动举行,20个参赛产品脱颖而出,充分展现成渝律师的专业风采。 用更高的创新力与服务力,为成渝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添力,是对两地法律服务一体化加速推进的生动诠释。 “不用回四川一趟,很方便!”2024年12月,四川省考生小张顺利在重庆完成法律职业资格申请,这一便利得益于法律职业资格认定工作“川渝通办”。 据了解,律师执业许可、学历公证等15项“川渝通办”事项已实现“全程网办”,让群众享受更多便利;228类公证证明材料“川渝互认”,办理“川渝通办”公证案件383余件。 此外,川渝还推动建立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等法律服务行业信息共享、服务协同机制,推动川渝律师事务所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补设立境外分支机构,更新川渝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及律师名录47家、266名,组建川渝司法鉴定专家库211名。 加强法律服务融合的同时,两地还全力推进普法宣传协作,有力提升公众的法治意识。 1300余部参赛作品,得到川渝各地、各部门、各行业的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激活成渝两地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池春水……2024年12月,经过征集、初评、终评、法律审查等阶段,第五届川渝法治微视频微电影征集展播活动获奖名单发布,180部作品脱颖而出。 “普法宣传不仅为企业法治化经营提供了新思路,还帮助我们解答了生产经营、合同签订等方面的困惑。”2024年5月10日,重庆市潼南区司法局携手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司法局走进重庆汇达山泉有限公司,为企业送上了一场精彩、实用的“法治大餐”。 如今,川渝两地法律服务一体化的强大合力喷薄而出,两地群众的法治获得感越来越足、体验感越来越好。 记者 舒楚寒 责 编:庞伊聆 沈晓军 审 核:覃蓝蓝 万先觉 总值班:杨旭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