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滋味长

时间: 2025-03-30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庞, 伊聆 阅读量:8491

◎ 王知珩

有人说:人生如书,或厚或薄,或方或圆,长篇短篇,百味杂陈;也有人说:书亦如人生,或直或曲,或深或浅,墨之所至,笔之所过,百般滋味,尽藏心间。

书,对于我而言,犹如一位知心朋友,在我的成长道路上,始终陪伴着我,润泽着我。我也咀嚼、品尝着多样的读书“味道”。

悦之而“香”。“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从小学开始,父亲就告诉我:书是裹着奶酪香味的“面包”,让我和书交友。“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我犹如一只“小书虫”,紧贴在这香甜的“面包”上。上小学时我诵读了一些唐诗、宋词,阅读了一些童话、寓言。每当轻翻一页页书,那淡淡的墨香就扑面而来,书香浸润着我的童年时代。进入中学,我把读书当作增加自身阅历的“第二生活”。我爱读名著,比如读《凯撒大帝》,让我认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须有英模人物,他们引领社会前进,激发人们斗志;如读《三国演义》,诸葛亮的本领让我感受到,知识和智慧一旦与实践相结合,就会产生强大力量;再如读《红楼梦》,大观园的园林建筑设计之精巧让我赞叹,三小姐探春的管理才干让我点赞,黛玉作诗填词的才华犹如她美丽的容颜一样让人惊叹。读后掩卷沉思,总感到书中人物之精、气、神沁人心脾,回味无穷。到了大学,业余时间较多,我时常驻足学校图书馆,那里可读的、有益的、新潮的书籍应接不暇,千年文明的人文经典,瞬息万变的各种资讯,前沿的专业知识在这里汇聚、呈现,总能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收获。有时我也走出校门,到学校周边的图书城,择几本心仪之书,坐一隅静静阅读,每当此时,就会想起陈寅恪先生所言:“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读书变成了一种愉快的、温馨的“精神之旅”,时光因此而飞逝。

乐之则“甘”。“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养性莫若修身,至乐无如读书”“幽窗灯一点,乐处超五欲”,这记录的大概是古人在读书时的快乐感受吧。纵然物质条件艰苦,但他们的精神却是丰盈的、愉悦的。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八年级读《西游记》孙悟空高老庄计收拾猪八戒的快乐情形。那憨厚可爱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的战斗场面、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局,让我充满了少年单纯的快乐,读罢不禁手舞足蹈,身心处于愉悦兴奋的状态。此刻,推己及人,至今溯古,我明白了宋人苏舜钦为何在读《汉书》尽兴时,每有感慨,便痛饮“一大白”,并留下以书佐饮,《汉书》下酒、甘之如饴的美谈。是啊,读书乐,乐读书,书中自有读书人文心的豪放、浪漫和快意。

难之曰“苦”。古人曾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大概要建立在博览群书之上。读书尽管会有诸多乐趣,但要将一本本、一页页书从头到尾都消化掉,大抵会遇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艰辛苦涩之境。记得我幼时学《千字文》,母亲说,《千字文》是古人用四言文言文写成的,对今天的儿童阅读理解有难度,但自从问世以来的一千多年时间里,它一直是实用的启蒙读物,所以需下苦功才能掌握。她先是教我背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然后逐字、句、段讲解,我背得“苦涩”,很多地方都是囫囵吞枣,这时感觉读书真“苦”。但在母亲的鼓励下,我耐着性子坚持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书中提到的历史地理、天文历法、成语典故、传统美德等逐渐有了一些认识,背诵也轻松了许多,眼前顿觉豁然开朗。人们常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读书也是一样,若非亲身经历一番艰难苦涩的“啃咬”过程,怎能真切地体会到知识之甘甜,智慧之源泉?

书于此,忽然记起2022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央视发布的“开卷品书香”主题曲《天地开卷》:“天地开卷,千万重画幅倾泻。时光开卷,人间如轻舟浮现。眉目开卷,天下春秋在眼眸中绵延。你我开卷,撇捺间华夏被亿万次地书写……”是的,书香浸润,开卷有味,在阅读中品味中国文字之美、感悟中华文化之味,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享受!

古人说:“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现代社会,技术迭代升级,数字阅读正深刻改变人们的读书方式。但唯有像古人所说:“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者晴之余”,静下心来,珍惜时光,多读书、读好书,品读书之百味,悟人生之百态,让人的精神底子充满亮色,也就会在喧嚣复杂的世界中走得更稳健,生活得更畅达。

(作者系湖北省武汉市湖北警官学院学生)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读书滋味长

◎ 王知珩

有人说:人生如书,或厚或薄,或方或圆,长篇短篇,百味杂陈;也有人说:书亦如人生,或直或曲,或深或浅,墨之所至,笔之所过,百般滋味,尽藏心间。

书,对于我而言,犹如一位知心朋友,在我的成长道路上,始终陪伴着我,润泽着我。我也咀嚼、品尝着多样的读书“味道”。

悦之而“香”。“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从小学开始,父亲就告诉我:书是裹着奶酪香味的“面包”,让我和书交友。“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我犹如一只“小书虫”,紧贴在这香甜的“面包”上。上小学时我诵读了一些唐诗、宋词,阅读了一些童话、寓言。每当轻翻一页页书,那淡淡的墨香就扑面而来,书香浸润着我的童年时代。进入中学,我把读书当作增加自身阅历的“第二生活”。我爱读名著,比如读《凯撒大帝》,让我认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须有英模人物,他们引领社会前进,激发人们斗志;如读《三国演义》,诸葛亮的本领让我感受到,知识和智慧一旦与实践相结合,就会产生强大力量;再如读《红楼梦》,大观园的园林建筑设计之精巧让我赞叹,三小姐探春的管理才干让我点赞,黛玉作诗填词的才华犹如她美丽的容颜一样让人惊叹。读后掩卷沉思,总感到书中人物之精、气、神沁人心脾,回味无穷。到了大学,业余时间较多,我时常驻足学校图书馆,那里可读的、有益的、新潮的书籍应接不暇,千年文明的人文经典,瞬息万变的各种资讯,前沿的专业知识在这里汇聚、呈现,总能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收获。有时我也走出校门,到学校周边的图书城,择几本心仪之书,坐一隅静静阅读,每当此时,就会想起陈寅恪先生所言:“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读书变成了一种愉快的、温馨的“精神之旅”,时光因此而飞逝。

乐之则“甘”。“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养性莫若修身,至乐无如读书”“幽窗灯一点,乐处超五欲”,这记录的大概是古人在读书时的快乐感受吧。纵然物质条件艰苦,但他们的精神却是丰盈的、愉悦的。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八年级读《西游记》孙悟空高老庄计收拾猪八戒的快乐情形。那憨厚可爱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的战斗场面、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局,让我充满了少年单纯的快乐,读罢不禁手舞足蹈,身心处于愉悦兴奋的状态。此刻,推己及人,至今溯古,我明白了宋人苏舜钦为何在读《汉书》尽兴时,每有感慨,便痛饮“一大白”,并留下以书佐饮,《汉书》下酒、甘之如饴的美谈。是啊,读书乐,乐读书,书中自有读书人文心的豪放、浪漫和快意。

难之曰“苦”。古人曾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大概要建立在博览群书之上。读书尽管会有诸多乐趣,但要将一本本、一页页书从头到尾都消化掉,大抵会遇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艰辛苦涩之境。记得我幼时学《千字文》,母亲说,《千字文》是古人用四言文言文写成的,对今天的儿童阅读理解有难度,但自从问世以来的一千多年时间里,它一直是实用的启蒙读物,所以需下苦功才能掌握。她先是教我背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然后逐字、句、段讲解,我背得“苦涩”,很多地方都是囫囵吞枣,这时感觉读书真“苦”。但在母亲的鼓励下,我耐着性子坚持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书中提到的历史地理、天文历法、成语典故、传统美德等逐渐有了一些认识,背诵也轻松了许多,眼前顿觉豁然开朗。人们常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读书也是一样,若非亲身经历一番艰难苦涩的“啃咬”过程,怎能真切地体会到知识之甘甜,智慧之源泉?

书于此,忽然记起2022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央视发布的“开卷品书香”主题曲《天地开卷》:“天地开卷,千万重画幅倾泻。时光开卷,人间如轻舟浮现。眉目开卷,天下春秋在眼眸中绵延。你我开卷,撇捺间华夏被亿万次地书写……”是的,书香浸润,开卷有味,在阅读中品味中国文字之美、感悟中华文化之味,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享受!

古人说:“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现代社会,技术迭代升级,数字阅读正深刻改变人们的读书方式。但唯有像古人所说:“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者晴之余”,静下心来,珍惜时光,多读书、读好书,品读书之百味,悟人生之百态,让人的精神底子充满亮色,也就会在喧嚣复杂的世界中走得更稳健,生活得更畅达。

(作者系湖北省武汉市湖北警官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