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明确提质建设全域“无废城市”目标

时间: 2025-03-31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庞, 伊聆 阅读量:8357

本网讯(记者 朱颂扬)到2027年,实现“无废城市”建设总体水平全国领先,川渝“无废城市”共建引领示范,全市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超过75%……3月28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该局会同9部门联合印发了《重庆市提质建设全域“无废城市”工作方案(2024年—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提质建设全域“无废城市”目标。

《方案》明确了提质建设全域“无废城市”目标,到2027年,实现“无废城市”建设总体水平全国领先,川渝“无废城市”共建引领示范,全市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超过75%,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焚烧,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量占比稳中有降,累计建设“无废细胞”5000个以上。

以上目标如何实现?据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郑阳华介绍,接下来重庆将开展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建筑垃圾全链条治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危废填埋处置占比、“新三样”(废动力电池、废光伏组件及风机叶片)固废环境监管、“废库品重新”(危险废物、尾矿库、危险化学品、重金属、新污染物)风险防控、“巴渝治废”数字化建设、川渝“无废城市”共建、“无废城市”全民体系建设等十大行动,涉及31项工作任务。

《方案》任务设置具有3个鲜明特点,一方面聚焦当下短板,重点解决具体问题。例如第4条,磷石膏、赤泥等大宗工业固废存在产生量大、利用水平不高、途径不多等问题,将制定利用处置污染控制或风险评估等标准、规范,探索综合利用和规模化消纳模式,到2027年全市新产生磷石膏和赤泥综合利用率分别达70%和25%;第12条,要求加快推进建筑垃圾规范填埋和资源化利用等处置设施项目建设,鼓励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推广应用,实现2027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提升至50%。

另一方面,发挥现有优势,持续优化管理升级。例如第6条,提出加快补齐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设施能力,开展垃圾分类先锋区县建设,到2027年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准确率达80%、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5%;又如第8条,推进大足、云阳等区县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和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提升末端处置能力,实现全市所有区县原生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

围绕十大行动,《方案》设置了31项工作任务。郑阳华表示,接下来,重庆将迭代升级“无废指数”指标体系及成效评估体系,每季度发布“无废指数”,每年度开展成效评估;同时,将强化成果运用,深入系统总结成效和经验,因地制宜消化吸纳,把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制度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我市明确提质建设全域“无废城市”目标

本网讯(记者 朱颂扬)到2027年,实现“无废城市”建设总体水平全国领先,川渝“无废城市”共建引领示范,全市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超过75%……3月28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该局会同9部门联合印发了《重庆市提质建设全域“无废城市”工作方案(2024年—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提质建设全域“无废城市”目标。

《方案》明确了提质建设全域“无废城市”目标,到2027年,实现“无废城市”建设总体水平全国领先,川渝“无废城市”共建引领示范,全市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超过75%,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焚烧,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量占比稳中有降,累计建设“无废细胞”5000个以上。

以上目标如何实现?据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郑阳华介绍,接下来重庆将开展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建筑垃圾全链条治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危废填埋处置占比、“新三样”(废动力电池、废光伏组件及风机叶片)固废环境监管、“废库品重新”(危险废物、尾矿库、危险化学品、重金属、新污染物)风险防控、“巴渝治废”数字化建设、川渝“无废城市”共建、“无废城市”全民体系建设等十大行动,涉及31项工作任务。

《方案》任务设置具有3个鲜明特点,一方面聚焦当下短板,重点解决具体问题。例如第4条,磷石膏、赤泥等大宗工业固废存在产生量大、利用水平不高、途径不多等问题,将制定利用处置污染控制或风险评估等标准、规范,探索综合利用和规模化消纳模式,到2027年全市新产生磷石膏和赤泥综合利用率分别达70%和25%;第12条,要求加快推进建筑垃圾规范填埋和资源化利用等处置设施项目建设,鼓励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推广应用,实现2027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提升至50%。

另一方面,发挥现有优势,持续优化管理升级。例如第6条,提出加快补齐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设施能力,开展垃圾分类先锋区县建设,到2027年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准确率达80%、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5%;又如第8条,推进大足、云阳等区县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和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提升末端处置能力,实现全市所有区县原生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

围绕十大行动,《方案》设置了31项工作任务。郑阳华表示,接下来,重庆将迭代升级“无废指数”指标体系及成效评估体系,每季度发布“无废指数”,每年度开展成效评估;同时,将强化成果运用,深入系统总结成效和经验,因地制宜消化吸纳,把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制度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