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区警方:跨越沪苏渝户籍档案的追踪行动

时间: 2025-03-31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庞, 伊聆 阅读量:8373

“感谢南坪镇派出所的民警!这个曾用名,我等了整整十年!”3月25日,年近七旬的曾海发(化名)老人在重庆南岸南坪镇派出所综合窗口感慨道,并郑重地将一封亲笔书写的感谢信递到民警手中。

这场跨越沪、苏、渝三地的户籍档案“追踪行动”,终于为老人解开了萦绕半生的心结。

曾海发原名曾海法,其父辈于上世纪60年代响应国家号召,举家从上海迁至重庆参与三线建设。70年代,曾海法下乡至江苏农村落户时,其姓名被误登记为“曾海发”,此后便一直使用“曾海发”这个名字。

当年,曾海发在江苏成家立业,直到2011年,为照料父母,曾海发又将户籍迁回重庆。随着父母相继离世,曾海发落叶归根的愿望愈发强烈,想把户籍迁回原籍上海,却因沪渝两地户籍档案姓名不符,陷入了身份困局。上海老户籍档案中的名字与他现在使用的名字有一字之差,加上早年户籍档案迁入迁出记录缺失,以及其在江苏工作的单位早已破产,使得名字的误差始终无法形成闭环证明。曾海发老人不得不在上海原籍、江苏现居地反复奔波。

“每次被要求证明名字一致性,就像被时代推搡着找不到落脚处。”曾海发回忆道。

辗转上海、江苏多地奔波未果后,今年3月,他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重庆南岸。面对泛黄的旧证件和零星的线索,南坪镇派出所综合窗口民警并未因老人户籍属后期迁入而推诿,而是以其直系亲属户籍档案为突破口,主动作为,通过走访调查、档案比对等方式,锁定关键线索,最终确认“曾海法”为其曾用名。

“这不仅是一张户口页的更正,更是对当事人个人历史的还原。”经办民警将这个曾用名郑重地加到了老人的户口页上。拿到新户口簿的曾海发难掩激动:“没想到漂泊大半生,最后在重庆找到了身份的归属感。这张有曾用名的户口页,既是回上海的通行证,更是对青春岁月的最好纪念。”目前,老人已启动户籍迁移程序,即将实现半个世纪的返乡夙愿。

记者 饶果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南岸区警方:跨越沪苏渝户籍档案的追踪行动

“感谢南坪镇派出所的民警!这个曾用名,我等了整整十年!”3月25日,年近七旬的曾海发(化名)老人在重庆南岸南坪镇派出所综合窗口感慨道,并郑重地将一封亲笔书写的感谢信递到民警手中。

这场跨越沪、苏、渝三地的户籍档案“追踪行动”,终于为老人解开了萦绕半生的心结。

曾海发原名曾海法,其父辈于上世纪60年代响应国家号召,举家从上海迁至重庆参与三线建设。70年代,曾海法下乡至江苏农村落户时,其姓名被误登记为“曾海发”,此后便一直使用“曾海发”这个名字。

当年,曾海发在江苏成家立业,直到2011年,为照料父母,曾海发又将户籍迁回重庆。随着父母相继离世,曾海发落叶归根的愿望愈发强烈,想把户籍迁回原籍上海,却因沪渝两地户籍档案姓名不符,陷入了身份困局。上海老户籍档案中的名字与他现在使用的名字有一字之差,加上早年户籍档案迁入迁出记录缺失,以及其在江苏工作的单位早已破产,使得名字的误差始终无法形成闭环证明。曾海发老人不得不在上海原籍、江苏现居地反复奔波。

“每次被要求证明名字一致性,就像被时代推搡着找不到落脚处。”曾海发回忆道。

辗转上海、江苏多地奔波未果后,今年3月,他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重庆南岸。面对泛黄的旧证件和零星的线索,南坪镇派出所综合窗口民警并未因老人户籍属后期迁入而推诿,而是以其直系亲属户籍档案为突破口,主动作为,通过走访调查、档案比对等方式,锁定关键线索,最终确认“曾海法”为其曾用名。

“这不仅是一张户口页的更正,更是对当事人个人历史的还原。”经办民警将这个曾用名郑重地加到了老人的户口页上。拿到新户口簿的曾海发难掩激动:“没想到漂泊大半生,最后在重庆找到了身份的归属感。这张有曾用名的户口页,既是回上海的通行证,更是对青春岁月的最好纪念。”目前,老人已启动户籍迁移程序,即将实现半个世纪的返乡夙愿。

记者 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