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平安树”种在百姓心里 ——记高新区公安分局含谷派出所社区民警李中省

时间: 2025-04-02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庞, 伊聆 阅读量:8402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社区警务工作亦如种树,唯有根须深扎泥土,枝叶方能遮风挡雨。在高新区公安分局含谷派出所,41岁的社区民警李中省像一棵苍劲的树,用十年实践将平安的根系,一寸寸扎进1.3万居民的街巷烟火里。从特警转型社区民警,他带着“把根扎进群众心里”的信念,让辖区土地生长出平安的绿荫。

向群众宣传反诈知识

扎牢社情民意的土壤

2024年盛夏,含谷镇一小区飘着油烟气,刑释人员张老三开的早餐店占用了该小区某楼栋二楼楼梯间,堵住了同在该楼栋的培训学校的消防通道。“谁敢动我的东西,我今天让他好看!”老板张老三在纠纷中扬言。

李中省明白这个曾因冲动伤人的汉子,完全可能做出过激行为。第一次调解,他向双方保证:“请相信我一定会依法讲‘理’、公正持‘中’,也请换位思考,‘省’察自己有没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当他攥着调解笔录,笑吟吟地第三次走进张老三的餐饮店:“老张啊,你这大包子香得很嘛,来上培训班的大人娃儿都爱吃。”张老三咧嘴答道:“这倒是事实,培训学校也帮我引流顾客嘛。”

一场矛盾纠纷被妥善化解,得益于李中省对辖区居民情况的了解,他来到这个社区不久,就将村干部、网格员、物业保安拧成一股绳,组建起辖区人口管理服务队。他每周带队进村入户采集信息,确保企业用工数据每月更新,学校师生信息每学期统计,入住企业动态信息实时掌握……采集这些看似枯燥的“一标三实”基础信息,恰似深耕“社区治安土壤”,翻得越透,对社情民意才吃得越透,平安的根系才会深植于社区的每一寸土壤。

用真情滋养平安脉络

树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养分的滋养。对李中省的“平安树”而言,养分是日复一日的用心经营。

2023年冬天,李中省在社区走访时发现,9个月大的童童生父在监狱服刑,生母失联,落户成了死结。家中老人抱着他直抹泪:“娃发烧看病没得医保,以后上学也成问题……”当天下午,李中省揣着派出所介绍信,驱车300公里,通过严格审批,采集到了童童生父血样。他连夜赶回,第二天一早敲开了鉴定中心大门,自掏腰包垫付加急费用。当童童的户口页终于从打印机里吐出来时,老人满是老茧的双手颤抖着接过,眼中再次噙满了泪水。李中省明白,只有用情用爱,才能把“平安树”的根扎进群众心里。

李中省管理着2个村、1个公租房小区、7所学校、300余家企业单位,这片区域外来人口多,矛盾纠纷比较突出,一度是治安管理的难点区域。

李中省像园丁般培育“共生生态”:吸纳退休党员、热心店主,发动群众组建“夜间巡逻队”;协调物业公司、通讯企业建立智能门禁系统,并推动落地安装。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不配合,他带着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讲解,把科技安防的“硬需求”变成居民自愿配合的“软认同”。小区邻里守望互助,群众安全感大幅提升。

在泥土深处书写平安答卷

十年树木,终成华盖。李中省用年轮镌刻的平安答卷,正在荫庇一方。

2024年1月,他在登记流动人口时,从一名男子躲闪的眼神中嗅出异常,经查竟是外省公安机关上网通缉的逃犯;同年10月,他在巡逻中发现路边可疑人员,顺藤摸瓜打掉盗窃团伙。这些“战果”背后,是他深耕的“数据根系”:每年更新人口信息1.9万条、企业数据100余家,仅2024年便协助破案7起,抓获逃犯3人。

十年社区民警生涯,李中省常说:“我多操心,群众才能省心。我多办事儿,群众才能省事儿。”有人问他:“社区工作琐碎如落叶,扫不尽理还乱,疲了吗?”他指了指派出所院里的黄葛树:“你看这树,落叶是为新芽腾位置。我们多解决一件小事,群众心里就会多撑出一片平安的绿荫。”

暮色中的含谷镇,李中省步履坚定走在巡逻路上。他的身影与街边行道树渐渐重叠:根,扎在泥土深处;叶,摇响着平安的回声。这背后离不开重庆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的精准指导,通过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机制和标准化建设,为基层民警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支撑,让“平安树”在科学的培育体系中茁壮成长。

记者 李亚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把“平安树”种在百姓心里 ——记高新区公安分局含谷派出所社区民警李中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社区警务工作亦如种树,唯有根须深扎泥土,枝叶方能遮风挡雨。在高新区公安分局含谷派出所,41岁的社区民警李中省像一棵苍劲的树,用十年实践将平安的根系,一寸寸扎进1.3万居民的街巷烟火里。从特警转型社区民警,他带着“把根扎进群众心里”的信念,让辖区土地生长出平安的绿荫。

向群众宣传反诈知识

扎牢社情民意的土壤

2024年盛夏,含谷镇一小区飘着油烟气,刑释人员张老三开的早餐店占用了该小区某楼栋二楼楼梯间,堵住了同在该楼栋的培训学校的消防通道。“谁敢动我的东西,我今天让他好看!”老板张老三在纠纷中扬言。

李中省明白这个曾因冲动伤人的汉子,完全可能做出过激行为。第一次调解,他向双方保证:“请相信我一定会依法讲‘理’、公正持‘中’,也请换位思考,‘省’察自己有没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当他攥着调解笔录,笑吟吟地第三次走进张老三的餐饮店:“老张啊,你这大包子香得很嘛,来上培训班的大人娃儿都爱吃。”张老三咧嘴答道:“这倒是事实,培训学校也帮我引流顾客嘛。”

一场矛盾纠纷被妥善化解,得益于李中省对辖区居民情况的了解,他来到这个社区不久,就将村干部、网格员、物业保安拧成一股绳,组建起辖区人口管理服务队。他每周带队进村入户采集信息,确保企业用工数据每月更新,学校师生信息每学期统计,入住企业动态信息实时掌握……采集这些看似枯燥的“一标三实”基础信息,恰似深耕“社区治安土壤”,翻得越透,对社情民意才吃得越透,平安的根系才会深植于社区的每一寸土壤。

用真情滋养平安脉络

树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养分的滋养。对李中省的“平安树”而言,养分是日复一日的用心经营。

2023年冬天,李中省在社区走访时发现,9个月大的童童生父在监狱服刑,生母失联,落户成了死结。家中老人抱着他直抹泪:“娃发烧看病没得医保,以后上学也成问题……”当天下午,李中省揣着派出所介绍信,驱车300公里,通过严格审批,采集到了童童生父血样。他连夜赶回,第二天一早敲开了鉴定中心大门,自掏腰包垫付加急费用。当童童的户口页终于从打印机里吐出来时,老人满是老茧的双手颤抖着接过,眼中再次噙满了泪水。李中省明白,只有用情用爱,才能把“平安树”的根扎进群众心里。

李中省管理着2个村、1个公租房小区、7所学校、300余家企业单位,这片区域外来人口多,矛盾纠纷比较突出,一度是治安管理的难点区域。

李中省像园丁般培育“共生生态”:吸纳退休党员、热心店主,发动群众组建“夜间巡逻队”;协调物业公司、通讯企业建立智能门禁系统,并推动落地安装。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不配合,他带着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讲解,把科技安防的“硬需求”变成居民自愿配合的“软认同”。小区邻里守望互助,群众安全感大幅提升。

在泥土深处书写平安答卷

十年树木,终成华盖。李中省用年轮镌刻的平安答卷,正在荫庇一方。

2024年1月,他在登记流动人口时,从一名男子躲闪的眼神中嗅出异常,经查竟是外省公安机关上网通缉的逃犯;同年10月,他在巡逻中发现路边可疑人员,顺藤摸瓜打掉盗窃团伙。这些“战果”背后,是他深耕的“数据根系”:每年更新人口信息1.9万条、企业数据100余家,仅2024年便协助破案7起,抓获逃犯3人。

十年社区民警生涯,李中省常说:“我多操心,群众才能省心。我多办事儿,群众才能省事儿。”有人问他:“社区工作琐碎如落叶,扫不尽理还乱,疲了吗?”他指了指派出所院里的黄葛树:“你看这树,落叶是为新芽腾位置。我们多解决一件小事,群众心里就会多撑出一片平安的绿荫。”

暮色中的含谷镇,李中省步履坚定走在巡逻路上。他的身影与街边行道树渐渐重叠:根,扎在泥土深处;叶,摇响着平安的回声。这背后离不开重庆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的精准指导,通过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机制和标准化建设,为基层民警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支撑,让“平安树”在科学的培育体系中茁壮成长。

记者 李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