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位于涪陵区白涛街道的乌江段碧水如画,临江公路旁一处荒凉的堆场里,3000多吨煤炭在积压3年之久后早已风化并长满了野草,与这美丽的画卷格格不入。好在经过垫江县法院执行干警一个多月的努力,这堆长草的煤炭终于要“动”起来了,萦绕在当事人心中3年多的阴霾也随之被“拨开”。 煤炭质量不达标 昔日朋友成仇人 老陈和老代本是相识已久的朋友。2021年11月,老陈经营的公司与老代签订《煤炭协议合同》,约定由老代向该公司供应煤炭,煤炭质量标准以单位发热量计算。同月,老代向该公司交付3150吨煤炭,并收取了煤炭款40余万元。出于信任,在煤炭交易时,老陈并没有对煤炭的质量进行检测。本以为这是一场两全其美的交易,可接下来的事情却让两位老朋友反目成仇。 在该公司准备使用煤炭时,发现煤炭的水分、灰分、发热量等指标明显异常,后经专业机构检测认定老代供应的该批次煤炭质量不符合合同要求。 双方因煤炭质量的问题多次发生争吵,且经多次调解未果后,该公司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老代返还煤炭款并赔偿相应损失。法院依法审理后判决解除合同,老代赔偿该公司货物价款、船运费等各项损失49万余元。老代也诉至法院,要求公司返还煤炭。法院依法审理后判决该公司在判决生效后三十日内返还达到一定标准的煤炭3150吨,逾期则折价赔偿。后双方均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互不让步起争执 交叉执行破僵局 强制执行过程中,该公司要求老代按判决赔偿损失,同时认为堆积的煤炭应由老代自行接手处理。老代表示,在合同履行时,自己是在其他地点与该公司完成煤炭交付,乌江边积压的煤炭并非其直接运往此处,老代对该煤炭与其交付的煤炭在数量、质量、权属等方面均有异议。 2025年2月,经市三中法院指定,该案由垫江县法院异地交叉执行。双方当事人对交叉执行均表示认可。 垫江县法院执行立案后,迅速组建精干办案团队,明确具体承办人。在查阅卷宗,详细了解案情后,承办法官决定前往现场查看并约谈双方开展工作。 第一次约谈,双方互不让步。 随后,执行法官认真理清执行难点,抓住双方系朋友关系这一和解基础,努力推进双方化解矛盾纠纷。 长草煤炭有去处 昔日老友续旧情 结合现场查看及约谈结果,办案团队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一方面,执行法官多次前往现场及周边了解相关情况,联合当地街道办事处召开座谈会、协调会,做好强制执行的预案;另一方面,执行法官多次上门单独约谈当事人,告知强制执行的相关规定,结合判决分析了强制执行的风险、困难及时间跨度等问题,陈述了利弊。 执行法官在全面了解双方诉求后,在法理释明、情理感召后,双方当事人感受到了垫江县法院依法执行的决心和文明执行的善意。 最终,双方在各自损失降到最小的情况下达成了和解协议:由老代返还公司煤炭款及相关费用49万余元,堆放的煤炭由该公司自行处理并将折价赔偿款付给老代,老代另行补偿公司7万余元,至此两个执行案件均得以执行完毕。两个老朋友终于握手言和,对执行干警的高效执行表示感谢。 通讯员 刘燚 李驰明 记者 杨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