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文明祭扫让缅怀更有温度

时间: 2025-04-05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庞, 伊聆 阅读量:8385

本网讯(记者 叶会娟)清明前夕,记者走访市内几家公墓,发现绿色低碳的祭扫理念已渐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市民已经习惯通过绿色祭祀、数字缅怀、文化传承等创新形式,让缅怀更有温度,殡葬文化正逐渐从“重殓厚葬”向“文明祭祀和精神传承”转型。

“妈妈,您种的金边吊兰今春又发新芽了……”李女士将一封写满思念的信小心翼翼地放进信封,按上封印,投进“时空邮局”,她知道妈妈一定能收到。3月31日,西郊福寿园特别策划以“一封家书”为主题的祭拜活动(如图),以墨香代替烟火,用文字延续深情,让亲情与温暖在字里行间静静流淌。同时,还借助科技手段,将安葬者信息和生前视频影像录入云平台,逝者亲属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进行“云祭扫”,展现了现代环保的祭扫新风尚,科技赋能的“云祭扫”让祭扫更加便捷环保,也充分彰显了社会关怀。

可降解的骨灰坛被放置在花丛中,亲人手持鲜花,鞠躬怀念。4月1日,一场别具意义的公益生态葬仪式在崇兴生命纪念园举行,27位逝者“入住”花坛墓,与花草同眠,让生命回归自然。“选择生态安葬是响应绿色殡葬的号召,也是对自然的一种回馈。”一位参与家属表示,“这样的仪式既庄重又温馨,让我们感受到了对生命的尊重。”

4月2日,以“温情追忆 情暖清明”为主题的永川区第三届清明百姓共祭活动在重庆白塔福寿园温情启幕。该活动首次引入AI技术,打造“数字缅怀”特色环节,利用事先收集逝者的生前影像资料,用AI技术动态复现了逝者生前的音容笑貌,将一张张老照片与影像片段,生成温暖的追思短片,让逝者隔着屏幕再次与亲人对话。“我向活动主办方提供了我爷爷奶奶的一张照片,在AI视频播放的时候,我感觉我爷爷奶奶在微妙微笑地跟我打招呼,跟我沟通一样,”市民邓女士告诉记者,“非常能够感觉到科技的一个发展,更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这份温情。”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绿色文明祭扫让缅怀更有温度

本网讯(记者 叶会娟)清明前夕,记者走访市内几家公墓,发现绿色低碳的祭扫理念已渐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市民已经习惯通过绿色祭祀、数字缅怀、文化传承等创新形式,让缅怀更有温度,殡葬文化正逐渐从“重殓厚葬”向“文明祭祀和精神传承”转型。

“妈妈,您种的金边吊兰今春又发新芽了……”李女士将一封写满思念的信小心翼翼地放进信封,按上封印,投进“时空邮局”,她知道妈妈一定能收到。3月31日,西郊福寿园特别策划以“一封家书”为主题的祭拜活动(如图),以墨香代替烟火,用文字延续深情,让亲情与温暖在字里行间静静流淌。同时,还借助科技手段,将安葬者信息和生前视频影像录入云平台,逝者亲属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进行“云祭扫”,展现了现代环保的祭扫新风尚,科技赋能的“云祭扫”让祭扫更加便捷环保,也充分彰显了社会关怀。

可降解的骨灰坛被放置在花丛中,亲人手持鲜花,鞠躬怀念。4月1日,一场别具意义的公益生态葬仪式在崇兴生命纪念园举行,27位逝者“入住”花坛墓,与花草同眠,让生命回归自然。“选择生态安葬是响应绿色殡葬的号召,也是对自然的一种回馈。”一位参与家属表示,“这样的仪式既庄重又温馨,让我们感受到了对生命的尊重。”

4月2日,以“温情追忆 情暖清明”为主题的永川区第三届清明百姓共祭活动在重庆白塔福寿园温情启幕。该活动首次引入AI技术,打造“数字缅怀”特色环节,利用事先收集逝者的生前影像资料,用AI技术动态复现了逝者生前的音容笑貌,将一张张老照片与影像片段,生成温暖的追思短片,让逝者隔着屏幕再次与亲人对话。“我向活动主办方提供了我爷爷奶奶的一张照片,在AI视频播放的时候,我感觉我爷爷奶奶在微妙微笑地跟我打招呼,跟我沟通一样,”市民邓女士告诉记者,“非常能够感觉到科技的一个发展,更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这份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