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随着形似展翼鲲鹏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正式投用,这座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单体卫星厅不仅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速推进的重要引擎,更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框架中构建起“铁公水空”多式联运的关键支点。作为维护重庆空港安全稳定的重要力量,重庆市公安局机场分局创新构建的“全周期护航”体系,正以民航安保领域的创新实践,为打造国际航空门户枢纽注入公安智慧。 超前护航 创新打造“三翼两圈”协防体系 在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建设进程中,机场公安立足“超前治理”新模式,全周期护航全球最大单体卫星厅启航。 项目建设初期即建立“公安联络员”制度,前置化解风险隐患。不仅如此,针对超大工地治理难题,创新打造“三翼两圈”协防体系,即以派出所基础管控、刑侦专业打击、信息数据支撑形成“三翼”合力,通过行业监管网络和群防群治网络构筑“双圈”防线。依托该体系,共破获工地盗窃案15起,为受损民营企业挽回经济损失50余万元;运用大数据建模预警消除40余起各类风险,保持安全生产“零事故”。 随着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建设项目进入施工冲刺阶段,越来越多的工人进出机坪施工,需要提供无犯罪记录证明。为方便工人少跑路、快办证,机场公安推出24小时办证服务,累计为4600余名工人提供便捷服务,有效缓解施工压力。此外,针对劳资纠纷高发态势,该分局联合人社、住建等部门创建“四方联处”机制,实现矛盾纠纷年均化解率超99%。 从精准防控到矛盾化解,从风险预警到制度创新,这场预见性治理实践不仅筑就了重大工程安全防线,更开创了“建设周期全介入、风险隐患全管控、服务保障全链条”的民航安保新范式,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创新样本。 智慧警务 无形科技网+有形防护墙 除此之外,机场公安以“科技织网+人力筑墙”构建立体安防新生态,在航站楼安全管理中实现多维突破。在消防管理领域,与机场集团联合开发的“航站楼消防数字化管理平台”结合3D建模与GIS地理信息系统,实现设施可视化监控与应急指挥“一张图”管理,巡防效率提升40%。该平台在T3B航站楼两次全流程消防演练中大显身手,成功验证建筑消防系统联动效能,优化多部门联动处置路线,形成精准应急疏散数据模型。 科技创新延伸至全场景防控,首创“人码互联”智慧安检系统重构安全防线,将临时纸质证明电子化,实现旅客身份3秒精准核验,累计拦截“用假冒他”非法乘机行为46起,助推机场安检实现纸质临乘证明核验精度和效率双跃迁。 与之配套的,机场公安以智能平台为核心中枢,创新构建人员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大数据建模分析异常行为、矛盾纠纷等12类数据,生成可视化安全指数图谱,预判化解劳资纠纷350起,推动安全管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的转变。 在科技赋能安防新生态的同时,线下防控同样重要。机场公安东航站区派出所民警的工作日志显示,建设期间共开展防火、防盗等安全教育活动200余场,覆盖施工人员1.5万人次,线上线下双轮驱动,为T3B航站楼建设筑起安全屏障。 交通保障 激活民航枢纽新动能 当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通过竣工验收,机场公安的“全周期护航体系”从工程建设护航阶段全面转入投运护航阶段。面对T3B航站楼投入使用后可能增大的交通压力,机场公安“大数据建模”将区域交通系统与精细化管理双轨并行,实现枢纽交通效能跃升。 智慧交通调控体系通过增设可变车道、优化导引标识、升级智能信号系统,实现“毛细血管”级道路优化。实施8分钟限时通行措施,将日均车辆通行时间压缩至2分45秒,为T3B航站楼投入使用后的交通管理提供成功实践。 通过智算流量,该分局交巡警支队创新推出“时空分流”组合方案,即分时段启闭的3号门旅客通道实现车流物理隔离,智慧交通模型实时演算车流动向,通过“远端实时分流+近端分区疏导”的创新模式,优化旅客通道管理,将交通管理从“车辆通过效率”升级为“全程体验优化”,以群众出行需求为导向,通过技术赋能打造更高效、更温暖的交通服务体验,形成“车畅其流、人畅其行”的交通新生态。实测数据显示,该方案使高峰期车辆通行效率提升7%,旅客满意度达99%以上。 从基坑开挖到钢构合拢,从安全布防到智慧警务,机场公安用1000余个日夜的全周期守护凝结成一组组硬核数据,将平安基因注入超级工程的每道焊缝,编织着中国式现代化机场治理的新范本。 记者 李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