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渝北区设立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医调委”)。2013年,经渝北区司法局推荐,退休后的陈德全被医调委聘任为调解员。2014年初,陈德全担任医调委主任。从陈德全上任到目前,他亲自调解医疗纠纷成功169件,医疗调解成功率99%。 医疗调解成功率达99% “当初司法局推荐我到医调委任职,就是考虑到我在学校待了几十年,懂管理,更懂得和人打交道。”近日,记者在渝北区医调委办公室见到陈德全。他一边整理着刚调解成功的案件卷宗,一边向记者谈起自己的调解生涯(如图)。 今年64岁的陈德全从2014年起担任渝北区医调委主任。在此之前的十多年,他的身份是北碚一所中学的校长。从学校退休后,他开始专研法律,成为一家律所的合伙人。后来的经历让他发现,调解医疗纠纷比在学校和学生、老师打交道复杂多了!好在老校长不止会教书管学生,更懂法律,有耐心。从上任至今,他亲自调解医疗纠纷成功169件,医疗调解成功率99%,医疗纠纷调解协议履行率100%。2016年,他被市司法局评为“重庆市人民调解能手”,并被渝北区司法局授予 “优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称号。 合理利用“情”“理”“法” “以前,我从来没见过那么混乱的场面。”回忆起第一次调解经历,陈德全记忆犹新。2014年2月10日,渝北区某镇中心卫生院发生一起医疗纠纷,一女子在手术中出现意外,成为植物人。3月31日,三四十名家属将医院围得水泄不通。 刚到现场时,家属以为陈德全是帮医院说情,激动得把他的包抢过去扔了。陈德全并没有生气,耐心地了解清楚基本情况之后,找到患者家属逐一听取诉求,并安抚情绪。“通常情况下,第一次和患者家属接触,先是让他们将心中的怨气发泄出来,等他们心情平复了,再心平气和的讲道理,劝他们坐下来和医院协商解决。”陈德全告诉记者。 当晚,陈德全来回斡旋,双方均表示愿意依法维权,妥善解决纠纷,现场事态得到初步控制。但后续调解依然困难:患者家属要求赔偿690多万元,但医院方只认赔10万元。 面对医患双方巨大差距,陈德全一边跟亲属解释法律,用法律条款说话,合理计算赔偿;一方面和院方讲人情,让他们换位思考,多为患方考虑。陈德全又通过组织双方当面调解、下班后及双休日电话分别作思想工作等方式劝导。经过八轮双方当面谈判和数十次的电话沟通,9天后,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保持中间立场绝不偏私 作为第三方调解机构,陈德全做代表的医调委立场可谓重要。 独立!陈德全一再强调。“每次调解之前,我们都要向医患亮明身份,并告诉他们:‘我来参加调解,是接受你们的申请,而非委托。’这个强调很重要。”陈德全解释,“申请”说明医调委的立场是“两不靠”的独立三方,和医患双方都没有利益关系,而“委托”则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很多时候,在法与理的中间地带,医调委要运用独立的判断,在最后的关头一言以决,因此,很多人就对陈德全各种威逼利诱。绝对不沾调解对象半分利益,甚至不与调解对象私下见面,这是陈德全的工作原则。 重庆长安网 记者 杨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