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新乡镇赶集的日子到了,一大早,该镇治华村综合服务专干苏明兰麻利地提上公文包,骑着摩托车向镇公共服务中心赶去。当天,他和其他4个村的干部一起“坐镇”办公,等着办事的群众“拜望”他们。 如今,镇村两级干部逢赶场天到镇公共服务中心为群众联动办事服务已成为“雷打不动”的制度,而这个制度就是由人大代表的一条建议促成的。 “抱怨”变“谏言” 代表促成服务中心建成 2014年初秋的一天,新乡镇人大代表陈瑛到镇政府办事,碰到三位村民从镇文书室出来,满脸的不高兴,其中一位村民还边走边抱怨:“打个证明,还要先到村里去盖章,镇里才会盖,跑来跑去真是麻烦。”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陈瑛立刻陷入思考:镇政府和村办公室不在一起,像这样两头跑的情况还有很多,怎样来消除这种现象,方便群众办事呢? 不久后,一条名为《关于增设镇村干部赶场集中联动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议》摆在了镇人大主席的桌上,陈瑛代表在建议中提出,希望镇政府针对村民们住得比较分散和习惯在赶场天办事的特点,对镇公共服务中心和村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进行延伸和拓展,增设镇村干部赶场集中联动便民服务中心。 这条建议引起了镇人大的高度重视,镇人大主席把建议转交给政府,党委书记和镇长迅速召集班子成员开展专题研讨,决定在镇公共服务中心增设镇村干部赶场集中联动便民服务中心。 每逢赶场天,镇党委书记、镇长、人大主席轮流在信访调处中心坐班,当天值班的副职领导与社保、民政、农业、卫生计生、移民、村建环保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坐镇”服务大厅,5个村的村干部也分别带上各村公章齐聚镇公共服务中心,形成镇村两级服务中心联动集中办理村务民事机制。每位“坐镇”的村干部要详细记录来访人姓名、住址、联系电话等,能当场办理的当场办理,不能当场办理的说明原因,并告诉他们应该找谁,按什么程序办理;村一级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村干部及时向镇政府反映,值班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研究后,能当场拍板的当场拍板,不能当场拍板的,指定专人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并将办理结果及时反馈给办事群众。这一系列服务流程,归纳起来就是:两级联动、集中会诊、现场办理、跟踪反馈。 就这样,村民的随口一句“抱怨”变成了对干部服务的“谏言”,也引出了人大代表对政府服务的建议,并促成了新乡镇“镇村两级服务平台”的“升级出炉”。 “琐事”暖民心 群众不用再跑冤枉路 2014年10月8日,集镇公共服务中心、干部赶场集中联动便民服务中心、信访接访调处中心三位一体的新乡镇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开门营业”,为群众提供“一站式零距离”服务。 通过多渠道宣传,新乡镇辖区群众基本都知道了“赶场天好办事”。2015年,三水村的贺大姐到服务中心反映,自己是计生手术后遗症患者,家庭困难,希望给予救助。村干部立即向驻村干部反映了情况,镇干部入户调查后认定情况属实,对贺大姐给予临时救助200元;2015年3月,龙泉村的汪老伯到服务中心反映,修建村级公路时占用自家土地,村组未给予任何补偿,要求村委会给予一定经济补偿。通过调查,汪老伯反映的情况属实,镇政府协调村委会给予汪老伯修建村级公路占用土地复耕经费2000元补偿…… 虽然联动服务平台提供的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服务,但这些“细微精”的服务更显出镇村干部对群众的贴心,让群众感受更真切、服务体验更直接。 据统计,新乡镇镇村两级集中联动服务平台运行3年来,已接待群众2459人,镇干部当场办结群众具体事务528件、镇村联动办理721件,接受咨询1340余人次。 “一四七赶集日,镇村干部相聚齐,群众不跑冤枉路,快速办事特顺利……”如今,群众编的这段顺口溜已在新乡镇流传,这既是该镇推行赶场天镇村两级干部联动办理村务民事的真实写照,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肺腑之言,更是人民代表为人民谏言的成果实效。 本网 通讯员 李安丽 记者 王海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