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解会现场 重庆长安网讯(通讯员 陈运才)近日,万盛区关坝司法所在例行镇级矛盾纠纷日常排查时发现辖区内一名90岁高龄的老人处于无人照料的状态,独自居住在四面漏风的破旧土屋里,生活起居完全靠老人自己解决。得知该情况后,关坝司法所立即指派人民调解员实地深入老人居所了解详情。 兄弟生嫌隙,老人来遭殃。 经人民调解员的多次走访,了解到老人共育有9个子女,其中有4个儿子,5个女儿。按照农村的老传统,老人的养老问题一直都是由4个儿子一家一个月的顺序,轮流照顾老人。事情发生在2016年的6月份,老三打算在父亲分给他的老屋基上重新建房,但当初老人分给他的老宅面积远远小于分给二儿子的面积,对此老三一直认为老父亲“一碗水没有端平”,多少有几分怨气。此次重新建房老三准备将老二一直没有实际使用的老宅占用一半面积。在老三与老二商量的过程中,认为其二哥捡了个大便宜,语气较为生硬,和老二翻起了陈年旧账,协商无果,两兄弟不欢而散。为发泄心中不满,老三以其大哥之前没有照料老父亲为由,不再给老人做饭、洗衣,对老父亲不闻不问,老人生活陷入了困境。 加强沟通交流,排泄情绪垃圾。 为有效解决90岁高龄老人的生活问题,关坝司法所派出人民调解员分别对老人的几儿子开展了普法、劝解工作,调解委员会的工作人员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当面指出几个兄弟在照料父亲上存在的不足,从法律的角度深入阐析了老年人的权利及子女对老年人的赡养义务。通过前期多次交流,工作人员与几个当事人建立了友好、互信的朋友关系,为老人赡养问题的有效解决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平台。同时,工作人员在交流过程中,不仅充当了“听众”,更被当事人戏称为“情绪垃圾桶”,在长达几个小时的接待过程中,工作人员详细倾听了当事几个兄弟在赡养老父亲过程中所受的委屈和不满,使其长期积累的不满情绪得到大量释放。几兄弟的心气顺了,情绪一下就平和了许多,为调解工作提供了必要前提。 人民调解搭平台,家庭矛盾巧化解。 时机成熟后,调委会组织当事人召开了人民调解会议。在调解过程中,还邀请到了重庆电视台“渝事说法”栏目组对调解现场进行拍摄,通过几个小时的调解,几兄弟都同意了工作人员的调解建议,重新按排行一家3个月轮流照料老父亲,并现场签订了调解协议书。同时,工作人员还组织几兄弟召开了家庭会,畅所欲言,不满之处拿到“桌面上”,最后几兄弟均对自己在赡养老父亲方面开展了自我批评,均表示往事不再提,今后几兄弟会齐心协力供养好老父亲,家庭矛盾得以巧妙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