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波春水桃花涨

时间: 2018-03-09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176

我们山村桃树多,李树多,家家又都种有油菜。我始终不太清楚是桃花开得早,还是李花早,或是油菜花开得更早。只知道它们都是很早就开了的。山村孩子名字里多有“桃”字,比如桃秀,桃芳,桃生,他们和村前屋后没有名字的桃树,一同在日光里一拨一拨地生长老去。

桃花的颜色是女儿色。那时跟着村里的姊姊们在油菜花田里拔看麦娘草,用来喂鱼,空气里都是油菜花浓烈的香。我们提了满篮子的碧草回家,经过路边开满一树花的桃树,路面上厚厚的一层落花,桃花的香味很淡,淡得闻不到,姊姊们伏下身子拾桃花,他们的脸色和桃花的颜色我也分不清了。这样的童年场景经常在我的脑中浮现,我为此写过一首小诗:

油菜花独自黄在/故乡的春雨里/挖荠菜的女子/带着满篮的碧绿雨水归来/沥沥声里的黄昏/想起远嫁他乡的表姐/就是这个满是湿润花香的季节/唢呐声像片片零落的桃花在雾里飘散/甜蜜清扬又忧伤/遥远的童谣哦/仿佛又响起/“天要落雨,娘要嫁女”

后来读到《诗经·周南·桃夭》,实在亲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女儿出嫁,这样庄严喜气的日子,也只有桃花的热闹与美艳才能拿来陪衬。一棵桃树从灼灼其华,到有蕡其实,到其叶蓁蓁,也是女儿一生的见证,短暂得有点仓促。出嫁了,有了家室,做不完的俗事,可以想见不远的将来,容颜枯槁,色衰鬓白。起初读这首诗,我不太懂为何每句的前面都要有句“桃之夭夭”。后来我慢慢懂了,也许,每一个女儿心,都想永远待在桃之夭夭美艳的时光里。所以诗句里一唱三叹的“桃之夭夭”,不过是对美好不再的暗暗伤感,以及苦涩的留恋。

我们族里有个我叫姑太太的,嫁在一个比我们山村还更多山的小村子。她年纪和我婆婆相仿,七十多岁了,每年上元节前后回刘家来做客。看到我,老远就喊:广子的孩子都这么大哩,我都成了老古董了。每年,孩子们一起去给姑太太拜年,走路,翻山越水,转溪过桥,粉红的野桃花点缀在山路两旁,野桃花比家桃花要细小,颜色也清淡得多。快近小村子了,田畴多了起来,田头地脚,随处有高大的家桃树,开得如火如荼,落花如红雨。姑太太见我们来了这么多人,高兴坏了,忙着给我们这些小人客,煮圆子,暖黄酒,姑太太陪我们小人客,也喝得脸若桃花。我们做足了人客,都能感觉到姑太太的好,那是一种做女娘的响亮,像春光里的桃花。

村里有个叫桃窝的地方,其实就是四面青山围成的一块平地,那里住了十来户人家,门前是水田,田中间有条小溪经过,沿溪是一排排的桃树,春天溪水开涨的时候,桃花铺满溪面,夜里有很多鱼来上水。他们拿了网罩一晚上能捞半水桶,我感觉很不可思议。

多年后,我读到戴叔伦的《兰溪棹歌》,突然豁然开朗: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现在桃窝的人都搬镇上、县城去了,那里快没人住了,将来也许它就成为某个人的桃花源了。

(作者供职于重庆出版社)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绿波春水桃花涨

我们山村桃树多,李树多,家家又都种有油菜。我始终不太清楚是桃花开得早,还是李花早,或是油菜花开得更早。只知道它们都是很早就开了的。山村孩子名字里多有“桃”字,比如桃秀,桃芳,桃生,他们和村前屋后没有名字的桃树,一同在日光里一拨一拨地生长老去。

桃花的颜色是女儿色。那时跟着村里的姊姊们在油菜花田里拔看麦娘草,用来喂鱼,空气里都是油菜花浓烈的香。我们提了满篮子的碧草回家,经过路边开满一树花的桃树,路面上厚厚的一层落花,桃花的香味很淡,淡得闻不到,姊姊们伏下身子拾桃花,他们的脸色和桃花的颜色我也分不清了。这样的童年场景经常在我的脑中浮现,我为此写过一首小诗:

油菜花独自黄在/故乡的春雨里/挖荠菜的女子/带着满篮的碧绿雨水归来/沥沥声里的黄昏/想起远嫁他乡的表姐/就是这个满是湿润花香的季节/唢呐声像片片零落的桃花在雾里飘散/甜蜜清扬又忧伤/遥远的童谣哦/仿佛又响起/“天要落雨,娘要嫁女”

后来读到《诗经·周南·桃夭》,实在亲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女儿出嫁,这样庄严喜气的日子,也只有桃花的热闹与美艳才能拿来陪衬。一棵桃树从灼灼其华,到有蕡其实,到其叶蓁蓁,也是女儿一生的见证,短暂得有点仓促。出嫁了,有了家室,做不完的俗事,可以想见不远的将来,容颜枯槁,色衰鬓白。起初读这首诗,我不太懂为何每句的前面都要有句“桃之夭夭”。后来我慢慢懂了,也许,每一个女儿心,都想永远待在桃之夭夭美艳的时光里。所以诗句里一唱三叹的“桃之夭夭”,不过是对美好不再的暗暗伤感,以及苦涩的留恋。

我们族里有个我叫姑太太的,嫁在一个比我们山村还更多山的小村子。她年纪和我婆婆相仿,七十多岁了,每年上元节前后回刘家来做客。看到我,老远就喊:广子的孩子都这么大哩,我都成了老古董了。每年,孩子们一起去给姑太太拜年,走路,翻山越水,转溪过桥,粉红的野桃花点缀在山路两旁,野桃花比家桃花要细小,颜色也清淡得多。快近小村子了,田畴多了起来,田头地脚,随处有高大的家桃树,开得如火如荼,落花如红雨。姑太太见我们来了这么多人,高兴坏了,忙着给我们这些小人客,煮圆子,暖黄酒,姑太太陪我们小人客,也喝得脸若桃花。我们做足了人客,都能感觉到姑太太的好,那是一种做女娘的响亮,像春光里的桃花。

村里有个叫桃窝的地方,其实就是四面青山围成的一块平地,那里住了十来户人家,门前是水田,田中间有条小溪经过,沿溪是一排排的桃树,春天溪水开涨的时候,桃花铺满溪面,夜里有很多鱼来上水。他们拿了网罩一晚上能捞半水桶,我感觉很不可思议。

多年后,我读到戴叔伦的《兰溪棹歌》,突然豁然开朗: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现在桃窝的人都搬镇上、县城去了,那里快没人住了,将来也许它就成为某个人的桃花源了。

(作者供职于重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