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首家“家和服务站”让百余家庭重归和睦

时间: 2018-06-07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8945


万州区太白街道孙家书房社区干部们陪儿童们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


万州区太白街道孙家书房社区干部劝导群众文明过马路


万州区太白街道孙家书房社区志愿者商量如何将普法资料送到居民手中


万州区太白街道孙家书房社区书记王芬带队看望“五保”老人


万州区太白街道孙家书社区开展“三社联动”活动

重庆长安网讯(记者 罗 翠 通讯员 罗先会) “王书记,我们全家来亲口向您道声谢谢!这是我们出生不久的儿子,我们一家过得很幸福……”

日前,刚走进万州区太白街道孙家书房社区办公室,抱着孩子的小琳夫妇(化名)迫不及待地向社区书记王芬道谢。满脸的笑容,掩饰不住小琳初为人母的喜悦,她主动向王芬反馈情况,“正是因为‘家和服务站’的调解,她和丈夫和睦如初,顺利生了孩子,生活更有盼头了。”

在万州区太白街道孙家书房社区,自去年1月“家和服务站”成立以来,经其调解,像小琳一家这样重归和睦的家庭有100多个。这是万州区创新社会治理,有机融合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力量,在太白街道孙家书房社区成立重庆市首家基层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专注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有效维护一方和谐稳定的一个缩影。

三社联动 夯实平安和谐基础

小琳夫妇的故事,还得从去年年底说起。

由于婚后常为家庭琐事发生争吵,小琳和丈夫闹起了矛盾。随着小琳怀孕,矛盾依然没有消除,直至爆发。去年12月,不堪争吵的小琳已怀身孕8个月,经过三思后提出引产离婚,而正在气头上的丈夫也没表现出挽留的态度。感觉委屈不已的小琳在朋友的的介绍下,来到孙家书房社区“家和服务站”。

听了小琳的哭诉,王芬先安抚小琳情绪,建议她冷静下来再作决定。随后,“家和服务站”的社会工作者多次上门,对小琳一家进行婚姻家庭治疗。最终,通过社会工作者专业的调解、疏导、沟通、指导等一系列治疗,小琳和丈夫重新认识彼此,消除了心中隔阂,重归于好。一家人和和睦睦迎接孩子的诞生,开开心心过起了幸福的小日子。最让小琳感动地是,丈夫当着众人的面向她赔礼道歉:“老婆,对不起,是我错了,我一定对你和孩子过得幸福……”

小琳“重获幸福”,离不开社区“家和服务站”发挥作用。太白街道孙家书房社区“家和服务站”,是万州区创新社会治理,实施“家和计划”项目而打造的专注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平台。

据悉,太白街道地处城市核心区,流动人口、移民人口、特殊人群等众多,基层社会治理形势复杂。为守护好社区平安和谐,去年1月,“家和服务站”应运而生。

“要破除基层社会治理难题,关键不在‘管’,而在于‘理’,在于变单向为双向互动的协同治理,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其中,以群众为基础搭建精密的基层自治网络,成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万州区太白街道政法书记周钺告诉记者:“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平安和谐的基础,“理顺”家庭矛盾纠纷,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突破点”。

创新模式 100多个家庭重归和睦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社区为综合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者为专业力量,由区民政局、区婚姻登记中心、孙家书房社区、万州明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四方共同参与的“家和计划”项目在孙家书房社区落地,设立了全区首个“家和服务站”,整合利用四方力量联动开展困境家庭救助、家庭教育宣传、婚姻家庭辅导、矛盾纠纷调解和跟踪指导等服务,积极对发生婚姻家庭纠纷的家庭提供解困、引导、支持、疏导和发展服务。

针对婚姻家庭纠纷,依托“家和服务站”,万州区在太白街道孙家书房社区设立了重庆市首个“家和服务站”, 充分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作用,利用网格员“人熟、地熟、人情熟”优势,组织网格员、社区工作者、平安志愿者、“五老人员”等力量进家入户,定期开展排查走访,先期化解各类婚姻家庭纠纷,将各类家庭婚姻纠纷化解在基层萌芽状态。对冲动型离婚人群,开展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防止矛盾升级,严防婚姻家庭类“民转刑”命案发生。同时,对贫困、单亲等困境家庭给予帮扶,针对性提供生活、教育等多方面服务,免费提供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依法维权、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帮助当事人排解婚姻家庭危机,夯实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

截至目前,孙家书房“家和服务站”共服务1341人次,困境救助8户,调解离婚纠纷93例,治疗个案8例,跟踪指导176人次,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32件,有力促进了辖区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如何“理”?“家庭矛盾纠纷与其他矛盾纠纷有区别,处理模式不一样,这就要我们创新。”太白街道党工委书记谭方培欣慰地告诉记者,街道为百姓搭建一个情感发泄的平台,打造一支善于化解矛盾纠纷的专业队伍,让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联动参与社会治理,就成为创新社会治理的方向。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重庆首家“家和服务站”让百余家庭重归和睦


万州区太白街道孙家书房社区干部们陪儿童们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


万州区太白街道孙家书房社区干部劝导群众文明过马路


万州区太白街道孙家书房社区志愿者商量如何将普法资料送到居民手中


万州区太白街道孙家书房社区书记王芬带队看望“五保”老人


万州区太白街道孙家书社区开展“三社联动”活动

重庆长安网讯(记者 罗 翠 通讯员 罗先会) “王书记,我们全家来亲口向您道声谢谢!这是我们出生不久的儿子,我们一家过得很幸福……”

日前,刚走进万州区太白街道孙家书房社区办公室,抱着孩子的小琳夫妇(化名)迫不及待地向社区书记王芬道谢。满脸的笑容,掩饰不住小琳初为人母的喜悦,她主动向王芬反馈情况,“正是因为‘家和服务站’的调解,她和丈夫和睦如初,顺利生了孩子,生活更有盼头了。”

在万州区太白街道孙家书房社区,自去年1月“家和服务站”成立以来,经其调解,像小琳一家这样重归和睦的家庭有100多个。这是万州区创新社会治理,有机融合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力量,在太白街道孙家书房社区成立重庆市首家基层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专注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有效维护一方和谐稳定的一个缩影。

三社联动 夯实平安和谐基础

小琳夫妇的故事,还得从去年年底说起。

由于婚后常为家庭琐事发生争吵,小琳和丈夫闹起了矛盾。随着小琳怀孕,矛盾依然没有消除,直至爆发。去年12月,不堪争吵的小琳已怀身孕8个月,经过三思后提出引产离婚,而正在气头上的丈夫也没表现出挽留的态度。感觉委屈不已的小琳在朋友的的介绍下,来到孙家书房社区“家和服务站”。

听了小琳的哭诉,王芬先安抚小琳情绪,建议她冷静下来再作决定。随后,“家和服务站”的社会工作者多次上门,对小琳一家进行婚姻家庭治疗。最终,通过社会工作者专业的调解、疏导、沟通、指导等一系列治疗,小琳和丈夫重新认识彼此,消除了心中隔阂,重归于好。一家人和和睦睦迎接孩子的诞生,开开心心过起了幸福的小日子。最让小琳感动地是,丈夫当着众人的面向她赔礼道歉:“老婆,对不起,是我错了,我一定对你和孩子过得幸福……”

小琳“重获幸福”,离不开社区“家和服务站”发挥作用。太白街道孙家书房社区“家和服务站”,是万州区创新社会治理,实施“家和计划”项目而打造的专注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平台。

据悉,太白街道地处城市核心区,流动人口、移民人口、特殊人群等众多,基层社会治理形势复杂。为守护好社区平安和谐,去年1月,“家和服务站”应运而生。

“要破除基层社会治理难题,关键不在‘管’,而在于‘理’,在于变单向为双向互动的协同治理,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其中,以群众为基础搭建精密的基层自治网络,成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万州区太白街道政法书记周钺告诉记者:“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平安和谐的基础,“理顺”家庭矛盾纠纷,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突破点”。

创新模式 100多个家庭重归和睦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社区为综合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者为专业力量,由区民政局、区婚姻登记中心、孙家书房社区、万州明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四方共同参与的“家和计划”项目在孙家书房社区落地,设立了全区首个“家和服务站”,整合利用四方力量联动开展困境家庭救助、家庭教育宣传、婚姻家庭辅导、矛盾纠纷调解和跟踪指导等服务,积极对发生婚姻家庭纠纷的家庭提供解困、引导、支持、疏导和发展服务。

针对婚姻家庭纠纷,依托“家和服务站”,万州区在太白街道孙家书房社区设立了重庆市首个“家和服务站”, 充分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作用,利用网格员“人熟、地熟、人情熟”优势,组织网格员、社区工作者、平安志愿者、“五老人员”等力量进家入户,定期开展排查走访,先期化解各类婚姻家庭纠纷,将各类家庭婚姻纠纷化解在基层萌芽状态。对冲动型离婚人群,开展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防止矛盾升级,严防婚姻家庭类“民转刑”命案发生。同时,对贫困、单亲等困境家庭给予帮扶,针对性提供生活、教育等多方面服务,免费提供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依法维权、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帮助当事人排解婚姻家庭危机,夯实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

截至目前,孙家书房“家和服务站”共服务1341人次,困境救助8户,调解离婚纠纷93例,治疗个案8例,跟踪指导176人次,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32件,有力促进了辖区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如何“理”?“家庭矛盾纠纷与其他矛盾纠纷有区别,处理模式不一样,这就要我们创新。”太白街道党工委书记谭方培欣慰地告诉记者,街道为百姓搭建一个情感发泄的平台,打造一支善于化解矛盾纠纷的专业队伍,让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联动参与社会治理,就成为创新社会治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