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球扎起来,美食端上来,乡村的春节自有味道。 2月6日,农历正月初二。在武隆区羊角镇石床村的一处农家小院,一年一度的黄氏家庭大团圆时间又到了!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96岁,最小的2岁,大家一起吃团圆饭,并诵读传承百年的《黄氏家训》。
“传家忠和孝,兴家文和德,持家勤和俭,安家让和忍……”当日中午12时,黄家的院子里传来一阵阵诵读声,96岁的"大家长"杨兴明老人坐在座位上,嘴唇蠕动,跟大家一起默默念着。120余字的《黄氏家训》内容涵盖励志勉学、治家教子、修身处事、慈孝婚恋等,由杨兴明丈夫的祖辈黄上怀撰写,至今已在黄家传承百年。 据了解,杨兴明1923年生于羊角镇,自上世纪四十年代嫁入黄家起,黄氏家训成为杨兴明孝老持家的准则。数十年如一日,她将黄氏家训传承给子子孙孙,要求他们忠孝为本、勤俭持家。黄家子孙,年满12周岁必须背家训,每逢节日家里会组织齐诵家训的活动。如今这个大家庭已是五世同堂,共有120多人,每到过年,子孙们都会陆续从全国各地赶回来给老人拜年。 记者看到,这座已经居住了百年的老屋,门头上挂着“俊逸家风”四个大字,门旁张贴的家风对联显得格外打眼。走进屋内,正对面的黄氏家训跃然眼前。 今年33岁的黄春红是黄家第四代传人,在他眼里,家训已经成为影响自己一生的信条。黄春红清晰的记得,当兵前一夜,父亲拉着他的手,饱含深情地说:“儿子,走入军营必将让你受益终生。记住,努力付出一定会有收获,但付出一定是在收获之前。要干,就得干出个样子来!” 当晚黄春红响亮地跟父亲保证:“您放心吧,儿子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期望,当个好兵!” 据了解,初到部队时,因为特别想家,黄春红曾向家人诉苦。曾祖母杨兴明得知后对黄春红说:“你去当兵报效国家就是忠,至于孝嘛,你在部队好好做贡献就是对袓母最大的孝了。” 曾祖母的这句话深深印在了黄春红心里,过后他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埋头苦干,日夜“泡”在训练场上,一门心思当尖兵。新兵下连取得了考核第二名的好成绩,并荣获“十佳新兵”和大队嘉奖,第二年便光荣入党。 如今黄春红已是武警重庆总队的一名四级警士长,当兵15年来,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两次获“武警部队优秀士官人才奖”,一次被表彰为总队“百佳优秀士官”,七次被评为“优秀士兵”,数十次受到各级嘉奖。 黄春红说,现在他也经常教儿子黄鹏睿念家训,希望他像家训说的那样,本分做人,踏实做事,长大了为国家作贡献。 如今,黄品涵是黄家第五代传人,也是年龄最小的一个,今年才两岁。在杨兴明的教育和激励下,黄家五代人恪守“以孝为首、克勤克俭、忠厚传家”的家庭美德。 2014年2月17日,是杨兴明老人90岁的生日,原本家人商量决定给老人风风光光办一个寿宴,好好热闹一番。但杨兴明知道家人想法后坚决反对,并劝阻儿孙:“要把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万万不能铺张浪费。”在老人的再三劝阻下,大家决定一切从简。 黄春红回忆道,寿筵当天,黄家子孙百余人分排站立,齐声咏诵百年家训,过后照了一张“全家福”,并把《黄氏家训》重新装裱好,分送给参加寿宴的儿孙们,让大家把好家风传下去。
2016年12月,杨兴明家庭入选全国文明家庭,黄春红作为家庭代表赴京参加了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2018年,杨兴明五世同堂的照片入选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好的家风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能让一个大家庭和睦相处、长长久久;这份无形的道德传承,不仅影响自身家庭,还能感化周边乡邻。 临走时,当记者问起杨兴明老人有什么愿望时,她笑着告诉记者:“第一个心愿希望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第二个愿望就是希望子孙后代能把家训代代传下去、人人用起来。” 返程路上,参差不齐的诵读声仿佛久久在记者耳边回荡:传家忠和孝,兴家文和德,持家勤和俭,安家让和忍…… 记者 朱颂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