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朱颂扬)3月26日上午,渝北区、两江新区长江入河排污口试点排查工作培训会正式启动。本次排查行动共抽调多省市238名人员,分为35小组即将对渝北区、两江新区的长江入河排污口试点进行拉网式人工排查。 主要采用“三级排查法” 据了解,本次排查抽调了来自长江中上游地区5个省市28个城市的82名业务骨干以及部属单位31名业务骨干,再加上我市配套的监测和保障力量,共238名人员分成了35个小组开展拉网式排查。 按照生态环境部部署,这一次的排查与以往工作最大的不同,就是只要向长江排水的“口子”就要应查尽查。排查工作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的拓展和深化。排查尺度为长江干流加上9条主要支流两岸,共是24000公里的岸线,并向内陆一侧延伸2公里甚至更多,其中重庆是5公里。针对排查范围内所有河流、溪流、沟渠、滩涂、湿地、消落带、岛屿、码头、工业集聚区、城镇,包括管、坑、裂、缝等等各种形式的“口子”进行全口径的排查,核实所有入河排污口的信息。 据介绍,此次排查工作主要采用“三级排查法”:即无人机航测先行,排查疑似排污口;对疑似点进行逐一清查;对疑难问题进行重点攻坚。 试点两区投入排查工作 据了解,在排查中,试点的渝北区与两江新区充分利用无人机、无人船、卫星遥感等高科技手段。同时,统一组织整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的航测解译工作,航测解译结果会直接放入到排污口排查信息平台里,直接进入到APP,是哪个省的资料、哪个省疑似排污口,就直接进平台,进入数据库,为整个排查做技术支撑。 目前,渝北区已完成了排查范围内无人机航拍扫描工作,完成了数据解析;测试性开展了无人船在线流速和数据监测,为后期实施水质监测做好了坚强保障;试用了快速监测方法,现场快速监测了COD、氨氮、总磷三项指标,为现场初步判断水质情况和污水源头提供重要依据。 两江新区则针对辖区内地形地貌、流域水系等特征,多次配合生态环境部执法局充分利用无人船监测、管道机器人探测等高科技手段,通过实地模拟排查、溯源,进行科学推演、论证,不断修改完善各类场景的排查要领,初步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现场排查工作程序和技术规范,为长江入河排污口全面排查整治工作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