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在龙溪河的时光

时间: 2019-04-26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665

眼前的龙溪河静谧安详,潺潺的水流在阳光下缓慢淌过,映着两岸迤逦的绿,河水泛起了碧波,清浅的白云投影在波心,偶尔有白鹤掠过……时光仿佛从未走远,龙溪河也从未改变。

河畔住着快满百岁的外婆,我带着儿子同姐妹们一起去看望她。她的身体如秋日里飘摇的叶子,薄薄的没有重量,我心疼她稀疏的白发,她脸上布满的深深皱纹,她的双手枯瘦,曾几何时,这双手牵着我稳稳地走在龙溪河畔。“外婆外婆,给我唱首歌呗!”终究拗不过孩子,外婆就会唱那首歌来哄我:“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么多年了,她跑调的歌声一直回响在我耳边。外婆说,这是当年送外公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快要走过龙溪河的高桥时,她随另外几个军人的家属一起唱的,她一生就只会唱这一首歌。这首歌的意思,她懂。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外公平安归来,但因为在战场上吸入太多炸弹的硝烟,患上了肺病,不满60岁就离开了人世。外婆是外公的童养媳,正儿八经的旧社会媳妇儿,她的一生仿佛驮着命运的大山,沉重而压抑。可是,生命的苦难从来没有打垮过她,她坚韧的意志如龙溪河的流水,柔软却源远流长。

就是这条滋养了土地、鱼米的河流,孕育了乡亲们丰收的希望,也带走了外婆早已枯竭的泪水。外婆有10个孩子,最终养大成人的仅有7个,生下我的母亲以前,外婆连续失去了3个孩子,所以我母亲出生的时候,外婆特别小心,还将她拜了一棵槐树做干娘,并取名“怀”,以期健康长大。我母亲是幸运的,她得到了外公外婆的精心呵护,白杨寺的大山和龙溪河给予了她爽利的性子与秀美的容颜。后来,外公为我的母亲选了一名军人当丈夫,或许这便是军人的选择与传承吧。

我的父亲是在龙溪河上游长大的孩子,他在1976年走过万安桥,走出龙溪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川藏运输线上的一名汽车兵。每当电视上播放祖国的繁荣强盛时,父亲脸上总会会心一笑。父亲告诉我,当年的川藏线特别险峻,常年冰雪覆盖,长长的运输车队盘旋在雪山之间,有时走着走着就看见前面的车翻滚着掉下万丈深渊,如果在路途中汽车发生故障,爸爸就会钻进车底,躺在厚厚的冰雪上修理汽车,身子经常冻得失去知觉,有时能遇见藏民同胞,喝上一碗热热的酥油茶,这便是最幸福的事了。1979年,父亲作为后勤保障部队兵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同年3月完成了作战任务,随部队撤回国内。每每提及此,父亲脸上满是自豪,他当了13年的志愿军,获得部队10次嘉奖,我知道,这些都是刻在他生命里的信念和荣耀。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身为军人家属,生活容不得妈妈软弱,她一人撑起了我的童年。她继承了外婆血脉中的坚韧,像一棵执拗的野山藤,扎根龙溪河,勤劳、善良、坚强,童年的我在她的呵护下,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公主。爸爸转业后成为了一名电力工人,我们一家搬进了县城电力公司的家属院生活。搬家那天晚上,爸妈看着整洁的房间、明亮的灯光喜极而泣,街道上的路灯拉长了楼房的影子,零落的汽车鸣笛声诉说着昨天的故事和明天的希望。

十几年光阴倏忽而逝,或许与龙溪河有着不解之缘,2000年,我刚参加工作就被分配到龙溪河下游的七里滩水电站上班。上世纪90年代,龙溪河两岸的小工业企业较多,在粗暴的生产模式下,大量排放的污水吞噬了曾经的澄澈与恬淡,龙溪河已不复儿时模样。河面翻涌着浓黄的泡沫,暗黑的河水染黑了她一直守护的土地。我时常站在拦河坝上,忧伤地看着她的伤口暴露在蓝天之下,西装革履的人群踩踏着她温婉的身体,白鹤已不知所踪,只余我静静聆听她愤怒地吼声。幸而,这种状况持续并不久,一年后当我调离七里滩时,污水排放开始得到整治,沉淀着太多记忆的龙溪河理应被尊重、善待。后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之下,政府加大力度,重拳出击,关停沿岸不符合污水排放标准的小工业企业,全面治理龙溪河水质。如今的龙溪河,又恢复了昔日山清水秀的模样,两岸的特色农业蓬勃发展。

今年清明节,天气晴朗,龙溪河面洒满阳光,我搀着外婆漫步在崭新的河道走廊,她已经听不清我和表姐妹们的交谈。两岸垂柳依依,不远处整齐的蔬菜大棚里,隐约可见喜人的翠绿,七里滩水电站已经关闭,据说要开发旅游项目。以前的闸门处泄下大股的水流,飞珠溅玉,撞击在岩石上,腾起薄薄的水雾后,又静静地归拢于龙溪河中。“妈妈,快看,那里有瀑布!”儿子惊喜地大喊,我看看个头比我还高的儿子,又看看安静地坐在姐妹中间的外婆,稀疏的光影虚化了她脸上原本无法跨越的沟壑,时光仿佛从未走远,碧绿的河水依旧潺潺,生命的流淌从未改变,一如外婆在龙溪河畔走过的近一个世纪的光阴……

(作者单位:梁平区委政法委)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流淌在龙溪河的时光

眼前的龙溪河静谧安详,潺潺的水流在阳光下缓慢淌过,映着两岸迤逦的绿,河水泛起了碧波,清浅的白云投影在波心,偶尔有白鹤掠过……时光仿佛从未走远,龙溪河也从未改变。

河畔住着快满百岁的外婆,我带着儿子同姐妹们一起去看望她。她的身体如秋日里飘摇的叶子,薄薄的没有重量,我心疼她稀疏的白发,她脸上布满的深深皱纹,她的双手枯瘦,曾几何时,这双手牵着我稳稳地走在龙溪河畔。“外婆外婆,给我唱首歌呗!”终究拗不过孩子,外婆就会唱那首歌来哄我:“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么多年了,她跑调的歌声一直回响在我耳边。外婆说,这是当年送外公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快要走过龙溪河的高桥时,她随另外几个军人的家属一起唱的,她一生就只会唱这一首歌。这首歌的意思,她懂。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外公平安归来,但因为在战场上吸入太多炸弹的硝烟,患上了肺病,不满60岁就离开了人世。外婆是外公的童养媳,正儿八经的旧社会媳妇儿,她的一生仿佛驮着命运的大山,沉重而压抑。可是,生命的苦难从来没有打垮过她,她坚韧的意志如龙溪河的流水,柔软却源远流长。

就是这条滋养了土地、鱼米的河流,孕育了乡亲们丰收的希望,也带走了外婆早已枯竭的泪水。外婆有10个孩子,最终养大成人的仅有7个,生下我的母亲以前,外婆连续失去了3个孩子,所以我母亲出生的时候,外婆特别小心,还将她拜了一棵槐树做干娘,并取名“怀”,以期健康长大。我母亲是幸运的,她得到了外公外婆的精心呵护,白杨寺的大山和龙溪河给予了她爽利的性子与秀美的容颜。后来,外公为我的母亲选了一名军人当丈夫,或许这便是军人的选择与传承吧。

我的父亲是在龙溪河上游长大的孩子,他在1976年走过万安桥,走出龙溪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川藏运输线上的一名汽车兵。每当电视上播放祖国的繁荣强盛时,父亲脸上总会会心一笑。父亲告诉我,当年的川藏线特别险峻,常年冰雪覆盖,长长的运输车队盘旋在雪山之间,有时走着走着就看见前面的车翻滚着掉下万丈深渊,如果在路途中汽车发生故障,爸爸就会钻进车底,躺在厚厚的冰雪上修理汽车,身子经常冻得失去知觉,有时能遇见藏民同胞,喝上一碗热热的酥油茶,这便是最幸福的事了。1979年,父亲作为后勤保障部队兵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同年3月完成了作战任务,随部队撤回国内。每每提及此,父亲脸上满是自豪,他当了13年的志愿军,获得部队10次嘉奖,我知道,这些都是刻在他生命里的信念和荣耀。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身为军人家属,生活容不得妈妈软弱,她一人撑起了我的童年。她继承了外婆血脉中的坚韧,像一棵执拗的野山藤,扎根龙溪河,勤劳、善良、坚强,童年的我在她的呵护下,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公主。爸爸转业后成为了一名电力工人,我们一家搬进了县城电力公司的家属院生活。搬家那天晚上,爸妈看着整洁的房间、明亮的灯光喜极而泣,街道上的路灯拉长了楼房的影子,零落的汽车鸣笛声诉说着昨天的故事和明天的希望。

十几年光阴倏忽而逝,或许与龙溪河有着不解之缘,2000年,我刚参加工作就被分配到龙溪河下游的七里滩水电站上班。上世纪90年代,龙溪河两岸的小工业企业较多,在粗暴的生产模式下,大量排放的污水吞噬了曾经的澄澈与恬淡,龙溪河已不复儿时模样。河面翻涌着浓黄的泡沫,暗黑的河水染黑了她一直守护的土地。我时常站在拦河坝上,忧伤地看着她的伤口暴露在蓝天之下,西装革履的人群踩踏着她温婉的身体,白鹤已不知所踪,只余我静静聆听她愤怒地吼声。幸而,这种状况持续并不久,一年后当我调离七里滩时,污水排放开始得到整治,沉淀着太多记忆的龙溪河理应被尊重、善待。后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之下,政府加大力度,重拳出击,关停沿岸不符合污水排放标准的小工业企业,全面治理龙溪河水质。如今的龙溪河,又恢复了昔日山清水秀的模样,两岸的特色农业蓬勃发展。

今年清明节,天气晴朗,龙溪河面洒满阳光,我搀着外婆漫步在崭新的河道走廊,她已经听不清我和表姐妹们的交谈。两岸垂柳依依,不远处整齐的蔬菜大棚里,隐约可见喜人的翠绿,七里滩水电站已经关闭,据说要开发旅游项目。以前的闸门处泄下大股的水流,飞珠溅玉,撞击在岩石上,腾起薄薄的水雾后,又静静地归拢于龙溪河中。“妈妈,快看,那里有瀑布!”儿子惊喜地大喊,我看看个头比我还高的儿子,又看看安静地坐在姐妹中间的外婆,稀疏的光影虚化了她脸上原本无法跨越的沟壑,时光仿佛从未走远,碧绿的河水依旧潺潺,生命的流淌从未改变,一如外婆在龙溪河畔走过的近一个世纪的光阴……

(作者单位:梁平区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