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人退了,但党员身份永不退休

时间: 2019-07-01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867

老兵的敬礼

记者日前见到渠吉堂时,他正挺直背坐在沙发上看新闻。见到记者,他连忙起身:“欢迎,欢迎……”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完全看不出已有98岁高龄。得知记者想了解他的事情时,老人笑呵呵地从柜子里拿出自己的回忆录说,“年代久了有些事情记忆也模糊了,我边看边讲,老伴来做补充!”

为“吃口饱饭”去参军

1921年,渠吉堂出生在河北省宁晋县北河庄镇中孟村。年幼时,渠吉堂便失去父母,随后辗转跟着多名亲戚生活。“小时候真的太穷了,我连红苕都没吃饱过。能吃上一口饱饭,成为我当时的最大愿望。”1937年春天,16岁的渠吉堂听同村伙伴说,山西那边有一支打鬼子的队伍,跟着他们就有饭吃。

“走,去山西找饭吃!”两人一路乞讨,边走边问,终于在一个月后找到了刘志丹领导的红军队伍。

一碗米粥下肚,渠吉堂高兴坏了,他缠着班长要求参军打鬼子。“有饭吃,对老百姓好。”这就是渠吉堂参加红军的重要理由。

“班长让我们在山上留一段时间先看看。”据渠吉堂描述,当时跟自己一样来投军的还有其他地方的人,部队组织大家一起学习,告诉大家,打鬼子不是为了自己吃饱饭,是为了更多受苦受难的老百姓。渠吉堂这才晓得,自己所参加的队伍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是为解放穷人的队伍。

明白这些后,更加坚定了渠吉堂参加红军的决心。1938年,渠吉堂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那时起他便下定决心,跟着共产党干一辈子。

炮弹弹片留在肺部12年

渠吉堂胸前佩戴的每一枚胸章,都是他把青春和热血献给解放事业的见证。

从1938年到全国解放,渠吉堂先后参加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大小战斗几十次。他在战斗中多次负伤,数次受到部队嘉奖,获得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纪念勋章各一枚。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渠吉堂说:“十多年枪林弹雨,我是幸运的,好多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但是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让我永远无法忘记,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问及与死神擦肩最惊险的一次时,渠吉堂指了指自己的左胸,“炸弹炸的。”

1946年底,时任二野十一军九五团九连连长的渠吉堂参加了攻打山东甄城的战斗。他率领连队在陈坡阻击国民党部队,战斗中,渠吉堂始终站在最前线,既指挥连队作战,又亲自参加战斗。国民党部队在一阵狂轰烂炸之后,开始向他们发起冲击。

“轰……”渠吉堂刚扔完手榴弹,不料敌人的一发炮弹落在了他身旁的阵地上,“只听到轰隆一声,我就什么都不晓得了。”渠吉堂摆摆手告诉记者,炮弹弹片击中了他的肺部。 经紧急抢救,侥幸与死神擦肩而过,但弹片却一直留在身体里。

回忆这段过往,妻子冉懋梅眼中有些湿润,她叹了口气继续说,“12年啊,弹片在他身体12年。直到1958年,在医疗条件好起来后,老伴才在新桥医院割掉了左肺下叶,取出了这块在身体里残存了12年的弹片。”

用3年写完10万字回忆录

转入地方后,渠吉堂先后担任过酉阳县龚滩区区长、酉阳县人委农业科科长、酉阳县联社监事主任、酉阳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1965年4月,他调任四川省东印农场(现重庆市垫江监狱前身)副场长。1981年12月离休,1993年被司法部授 “一级金星”荣誉勋章。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这句话是整个采访过程中,渠吉堂对记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为了记录也为了献礼给党,渠吉堂在90岁时做出了一个让全家人咂舌的决定:要写一本回忆录,记录革命历史。

“刚开始,我和孩子们都不支持他。”冉懋梅告诉记者,只读过扫盲班的渠吉堂要完成回忆录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生性倔强的渠吉堂却不这样认为,他说:“我虽然文化不高,但是党培育了我,我写回忆录就是要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记录那些曾经和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那些为共和国流血牺牲的革命历史,让后代永远铭记我们新中国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年纪大了好多事情都想不起来了,有时回忆起一个细节,哪怕是半夜,老头子都会爬起来写。”冉懋梅说,“遇上不认识的字,他就查字典。在知道老头写回忆录的原因后,我们都很支持他,好多内容都是由他口述我帮他记录的。”

历经3年,这个生性倔强的老红军硬是完成了10万字的回忆录初稿。

“我虽然退休了,但我共产党员的身份没有退休!”在渠吉堂的回忆录中写道。

的确,离休后渠吉堂并没有赋闲在家,坐享清福,而是投身公益,积极为灾区、希望工程捐款捐物20余万元,缴纳特殊党费2.3万元。

记者 张柳妞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人退了,但党员身份永不退休

老兵的敬礼

记者日前见到渠吉堂时,他正挺直背坐在沙发上看新闻。见到记者,他连忙起身:“欢迎,欢迎……”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完全看不出已有98岁高龄。得知记者想了解他的事情时,老人笑呵呵地从柜子里拿出自己的回忆录说,“年代久了有些事情记忆也模糊了,我边看边讲,老伴来做补充!”

为“吃口饱饭”去参军

1921年,渠吉堂出生在河北省宁晋县北河庄镇中孟村。年幼时,渠吉堂便失去父母,随后辗转跟着多名亲戚生活。“小时候真的太穷了,我连红苕都没吃饱过。能吃上一口饱饭,成为我当时的最大愿望。”1937年春天,16岁的渠吉堂听同村伙伴说,山西那边有一支打鬼子的队伍,跟着他们就有饭吃。

“走,去山西找饭吃!”两人一路乞讨,边走边问,终于在一个月后找到了刘志丹领导的红军队伍。

一碗米粥下肚,渠吉堂高兴坏了,他缠着班长要求参军打鬼子。“有饭吃,对老百姓好。”这就是渠吉堂参加红军的重要理由。

“班长让我们在山上留一段时间先看看。”据渠吉堂描述,当时跟自己一样来投军的还有其他地方的人,部队组织大家一起学习,告诉大家,打鬼子不是为了自己吃饱饭,是为了更多受苦受难的老百姓。渠吉堂这才晓得,自己所参加的队伍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是为解放穷人的队伍。

明白这些后,更加坚定了渠吉堂参加红军的决心。1938年,渠吉堂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那时起他便下定决心,跟着共产党干一辈子。

炮弹弹片留在肺部12年

渠吉堂胸前佩戴的每一枚胸章,都是他把青春和热血献给解放事业的见证。

从1938年到全国解放,渠吉堂先后参加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大小战斗几十次。他在战斗中多次负伤,数次受到部队嘉奖,获得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纪念勋章各一枚。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渠吉堂说:“十多年枪林弹雨,我是幸运的,好多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但是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让我永远无法忘记,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问及与死神擦肩最惊险的一次时,渠吉堂指了指自己的左胸,“炸弹炸的。”

1946年底,时任二野十一军九五团九连连长的渠吉堂参加了攻打山东甄城的战斗。他率领连队在陈坡阻击国民党部队,战斗中,渠吉堂始终站在最前线,既指挥连队作战,又亲自参加战斗。国民党部队在一阵狂轰烂炸之后,开始向他们发起冲击。

“轰……”渠吉堂刚扔完手榴弹,不料敌人的一发炮弹落在了他身旁的阵地上,“只听到轰隆一声,我就什么都不晓得了。”渠吉堂摆摆手告诉记者,炮弹弹片击中了他的肺部。 经紧急抢救,侥幸与死神擦肩而过,但弹片却一直留在身体里。

回忆这段过往,妻子冉懋梅眼中有些湿润,她叹了口气继续说,“12年啊,弹片在他身体12年。直到1958年,在医疗条件好起来后,老伴才在新桥医院割掉了左肺下叶,取出了这块在身体里残存了12年的弹片。”

用3年写完10万字回忆录

转入地方后,渠吉堂先后担任过酉阳县龚滩区区长、酉阳县人委农业科科长、酉阳县联社监事主任、酉阳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1965年4月,他调任四川省东印农场(现重庆市垫江监狱前身)副场长。1981年12月离休,1993年被司法部授 “一级金星”荣誉勋章。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这句话是整个采访过程中,渠吉堂对记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为了记录也为了献礼给党,渠吉堂在90岁时做出了一个让全家人咂舌的决定:要写一本回忆录,记录革命历史。

“刚开始,我和孩子们都不支持他。”冉懋梅告诉记者,只读过扫盲班的渠吉堂要完成回忆录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生性倔强的渠吉堂却不这样认为,他说:“我虽然文化不高,但是党培育了我,我写回忆录就是要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记录那些曾经和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那些为共和国流血牺牲的革命历史,让后代永远铭记我们新中国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年纪大了好多事情都想不起来了,有时回忆起一个细节,哪怕是半夜,老头子都会爬起来写。”冉懋梅说,“遇上不认识的字,他就查字典。在知道老头写回忆录的原因后,我们都很支持他,好多内容都是由他口述我帮他记录的。”

历经3年,这个生性倔强的老红军硬是完成了10万字的回忆录初稿。

“我虽然退休了,但我共产党员的身份没有退休!”在渠吉堂的回忆录中写道。

的确,离休后渠吉堂并没有赋闲在家,坐享清福,而是投身公益,积极为灾区、希望工程捐款捐物20余万元,缴纳特殊党费2.3万元。

记者 张柳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