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军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我到了部队之后才知道,军人也是要过节的。 军人的节日如何过呢?是不是要像老家过春节那样,贴对联、放鞭炮、穿新衣、吃腊肉呢?我遐想着、憧憬着。 时间的脚步刚刚迈入七月,关于怎样过八一的信息,就不断从老兵口中传了出来。有的说要杀肥猪,有的说要参观红岩村,有的说要召开运动会,有的还说要举办文艺晚会……不管干什么,对于我这新兵蛋子来说,都是新奇而又渴望的,都极具诱惑力。因为我也有了军人这个身份,所以比起春节的欢乐,还多了几分激动、骄傲与光荣。战友们来自五湖四海,一同吃饭,一同打球,一同过节,那是什么样的场景,什么样的气氛呢? 班务会上,老班长说为庆祝八一,连队将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和召开军事运动会。接着他第一个点了我的将,令我写一首颂扬八一的诗歌,一是向连队黑板报投稿,二是作为文娱晚会的朗诵节目。这任务没人争抢,因为只有我稍通文墨,报纸读得顺溜。但是,当安排运动项目时,就争抢得有些互不相让、面红耳赤了。运动项目有军棋、投弹、射击、越野、拔河、篮球、乒乓球和徒手攀登等十多个项目,我们班分到了九个单人项目。老班长说,每人可以参加三个,自由选择。于是,我就毫不犹豫地选了投弹、越野和徒手攀登三项。经老班长统筹平衡,除我的选择原封未动之外,其他战友的皆作了少许微调。为此,引起了一些不愉快,甚至有老兵直接对我的能力提出了质疑,还要我立下“保证拿到冠军”的“军令状”,以免浪费名额,损害集体荣誉。 为了公平、公正和团结,老班长最后作出决定:抓阄。经老班长“做手脚”,我如愿以偿。当公布每人参赛项目时,我看到了老兵们投以我这新兵一束束不信任的目光。刹那间,那目光却成了激励我勇夺桂冠、不负众望、为班争光的动力。 新兵训练时,老班长就是我的班长。他比较了解我,也了解全连的实力,所以他对我有信心。在老班长的鼓励下,我轻装上阵,第一个项目——投弹,一出手就力压群雄,拔得头筹,就创造了连队新纪录。接着,我又轻松包揽了其他两个项目的冠军。 从那以后,老兵不得不对我们新兵刮目相看了。 关于写诗,我是纯粹的“诗盲”,什么押韵、平仄,皆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于是我就去连队图书馆,借了四川大学尹在勤教授所著的《新诗漫谈》一书,边学边写,来了个现炒现卖。不料,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不仅获得了创作奖,还获得了去到部队之后的第一个队前嘉奖。那高兴劲儿,比过春节更幸福。 过节会餐,必不可少。平常三菜一汤,八一那天则翻了几倍,鸡鸭鱼肉样样齐全不说,还有白菜包子、韭菜水饺和干酒。 老班长经验丰富,他把酒单独收藏了起来,说军人不能随便喝酒,尤其是节日。军人要牢记“两个日子”,即“打仗的日子和准备打仗的日子”。他还举了几个战例,说历史上的元宵节里,狄青夜渡昆仑关,袭败了农民起义军;在礼拜天里,日本偷袭了美国珍珠港;埃及、叙利亚和谋,利用赎罪日突袭了以色利等等。告诫大家在节日里,尽享欢乐、品尝幸福的同时,切忌放松警惕,哪怕睡觉也要睁着一只眼睛。为此,排长班长来敬我酒,说我为班里排里争了光,我也没敢尝一口。 深夜了,白天的兴奋劲还没散去。下岗之后,我把过第一个八一节的感受写进了日记,写进了梦乡,写在了记忆的心壁。雪落无痕,雁过留声,美好的东西总是让人难以忘怀。几十年过去了,在部队第一次过八一建军节那甜甜的回忆,总在我心空飘逸、萦绕,挥之不去,似乎就发生在昨天…… (作者系市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