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以来,秀山县委政法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市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统一思想、强化担当,全力维护秀山安全稳定良好局面,为把秀山建设成为重庆东南重要门户、武陵山区践行“两山论”的样板提供有力保障,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政法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平安建设以及依法治县,全力推动新时代全县政法工作迈上新台阶。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所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在公、检、法、司以及全县各级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各项工作取得了好的成绩,老百姓的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在新中国70华诞来临之际,请允许我们为祖国献上一份祝福!祝祖国母亲繁荣富强,国运昌盛!敬礼,我的国! 把握安全稳定 强化重大风险防范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各项工作多而特殊,为了增强边区社会稳定和重大风险的防范,秀山县政法维稳部门严格按照中央、市委政法工作会议部署,聚焦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的主业主线,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该县从健全组织体系入手,顺利完成政法维稳部门的机构改革工作,成立了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国家安全委员会等工作机构,完善调整了平安秀山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工作小组、信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及职能职责,为平安建设提供坚强的领导和有力的保障。县委政法委组织召开政法工作会、安全稳定工作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会等一系列会议,对全年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对平安秀山建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创新社会治理和信访维稳等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同时,县委政法委与县级部门和乡镇(街道)签订了具有工作措施、工作目标和工作督察落实的目标责任书,确保工作责任落到实处。不断建立和完善研判评估机制、矛盾纠纷化解机制、“院坝会”机制、边区协作机制,确保平安建设各项工作思路清、方向明、措施实;建立重大风险动态排查、评估、研判、工作联席、应急处置、考核评价、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形成防范化解合力;并且逐一建立台帐,实行每月常态化排查、每周工作调度、敏感节点每日研判。 深入推进全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各项工作,先后研究制定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工作小组工作规则、办公室工作细则。专项工作组牵头单位每月组织成员单位进行一次全方位、全覆盖、全领域的动态排查。今年,全县共排查梳理8个领域、39个风险,做到可防可控、可调可化,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坚持不懈扩大扫黑除恶战果
秀山县政法工作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推进会 今年以来,秀山县委政法委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坚持不懈工作,严格要求各级各部门按照中央、市委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决策部署,持续发力、再添举措、扩大战果,把专项斗争不断引向深入,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所开展的各项活动护平安保稳定。 该县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牢牢把握组织体系健全,顺利完成政法维稳部门的机构改革工作,完善调整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平安秀山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及职能职责,为专项斗争提供坚强的领导和有力的保障。县委政法委组织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会议,对全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同时完善各种研判评估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健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线索移交、群众举报、线索摸排、案件协商、责任追究和倒查、公检法“三长”签字背书、案件组织核查等机制,为专项斗争提供科学、统筹的制度保障。各项任务逐一建立台帐,实行每月常态化排查、督查和通报。今年8月,全县平安建设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民调结果显示,群众居住地安全感、扫黑除恶知晓率和满意度分别达97.33%、96.69%、97.71%。一、二季度该县在全市扫黑除恶工作排名中分别为第15名和第17名,位于渝东南各区(县)前列。 今年以来,该县共侦办恶势力犯罪集团1个、恶势力犯罪团伙6个,共破获涉恶刑事案件40件,抓获犯罪嫌疑人94人,其中逮捕68人,起诉76人,判决2个恶势力团伙,犯罪嫌疑人25人,查扣各类涉案资产总计87万元。共立九类个案17起,破案12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35人,其中逮捕20人,起诉24人。 政法各部门围绕“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紧扣全县中心工作,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文化宣传活动3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0余万份,推送短信90余万条,悬挂宣传标语3000余幅,在全社会营造了人人知法、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良好氛围。县公安局坚持依法严打、以打促防,有效遏制了发案形势。全县社会治安形势总体平稳,1~8月,立刑事案件778起,同比下降14.88%,破案385起,同比上升1.58%;受理治安案件935起,同比上升7.47%,查处899起,同比上升47.86%。 同时掌握涉黑涉恶线索180条,核查线索165条,其中涉恶线索14条。签订线索核查承诺书660份,累计发放举报奖金0.6万元。不断加大“破网”“打伞”力度,在办理涉黑涉恶违法犯罪案件的同时,加大力度核查是否存在腐败问题。大力加强社会面巡逻巡防巡查工作,投入警力和群防群治工作力量2500余人次,抓获现行作案20起。对3个市级挂牌整治地区和1个动态挂牌整治地区采取专项排查和常态整治相结合,专项打击与前端管理相衔接的方式,消除治安盲点,解决民生实事。坚持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全面排查全县村(社区)干部和党员涉黑涉恶情况,积极关注整顿后进党组织情况,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有力有效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三个坚持”扎实筑牢安全稳定基础
边区协作 打击犯罪 秀山县位于武陵山腹地,与湘西、黔东南、鄂西边区接壤,具有独特的区域、独特的人文。为了边区更加和谐稳定,秀山县公安机关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紧紧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维稳主线,以“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为契机,以“三个坚持”扎实筑牢安全稳定基础,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助推全县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今年以来,该县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坚持源头治理,创新调解机制,让“以和为贵”被广泛认同。建立 “1+N”广泛性矛盾纠纷调解队伍。充分利用党员社区民警兼任村委会副书记、驻村辅警常态驻村的优势,由社区民警牵头组织,邀请法院法官、司法所工作人员、民政办工作人员、乡镇干部、村干部、乡贤、知名人士等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组建1085名“专家智库+志愿者”专(兼)职人民调解队伍;建立“1+N”全覆盖矛盾纠纷调解阵地。充分发挥公安派出所基层执法执勤主阵地作用,根据群众需要,主动将调解场所延伸到社区警务室、居民小院、农家院坝、街头小巷等各处,就地就近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第一线;建立“1+N”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体系。以各派出所“驻所调解室”为基础,以辖区各村(社)调委会、“和事堂”等人民调解组织为补充,形成“室、堂、员”三位一体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融合的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今年以来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03起,调解成功率达100%。 坚持以防为主,筑牢防控根基,让“平安秀山”欣欣向荣。积极实施警务协作,打造平安稳定边区。在 “3+N”边区警务“大区域协作”框架下,各临边派出所与相邻派出所之间在联打、联防、联调、联管、联治等方面,高频率开展“小区域协作”。今年以来,秀山涉边地区没有发生影响和谐稳定的聚众闹事、持械斗殴、打架伤人等事件及苗头;根据辖区特点,在大力加强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建设的基础上,整合27支政府专(兼)职巡逻队、400多名治安协管员、1200多名保安员等群防群治力量,规范配备专门服装和必要装备,协同开展“拉网式”巡逻,确保辖区平安不出事。1~8月,全县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14.9%;开展重点行业场所扫黄行动、娱乐场所专项整治、中小旅馆集中整治等清查8次,突击检查辖区宾馆、洗浴、KTV等娱乐服务场所300家次,抓获涉“黄赌”违法犯罪人员105人。抓好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整治,3个市级挂牌整治地区刑事立案同比下降23.08%。 该县公安机关坚持服务人民,推行亲民警务,让“鱼水之情”天长地久,强化“里子+面子”,营造亲民爱民“浓氛围”。深入开展“践行新使命,忠诚保大庆”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使命任务教育、瞻仰革命烈士、重温入警誓词等活动,强化全警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加强舆论引导,大力宣传 “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叶君战先进事迹,并充分利用县内外等媒体发布警察好人好事50余条;融合“线上+线下”,做到联系群众“零距离”。组织社区民警建立“便民网上警务室微信公众号”、社区警民交流群、警民交流驿站等,开展24小时“线上”微宣传、微服务、微调解、微调度、微破案;同时,通过“线下”设立警民联系牌、发放警民联系卡、开展经常性调查走访等形式,切实拉近警民距离;开展“进来+出去”,拓宽服务群众“新阵地”;通过派出所警营开放日、警民恳谈会等,邀请群众进警营、话警事、献警策,让群众体验、感悟、理解警察工作。同时,推出集市流动警务室、民警农忙进农村、上门送办证、结穷亲、资助困难学生等便民举措,在“出去”的具体行动中融洽警民关系。今年以来,全县一线民警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500余件,结对帮扶贫困户20户,资助贫困留守学生40余人。 解决好司法为民“最先一公里”
市高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临萍调研秀山县经济社会发展及秀山法院工作 近年来,秀山县不断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及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道路。秀山县人民法院因地制宜,坚持“诉源治理”与“诉中治理”内外兼修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思路,坚持“诉服中心”与“人民法庭”城乡兼顾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思路,走好司法为民“最先一公里”,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提供有利的法制保障。 该县法院在工作中,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在县委政法委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成立了由县委政法委牵头,协调法院、公安、司法、人社、妇联等重点单位参与的县级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诉前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制定《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实施细则》等10余项工作制度,确保工作开展规范有序;在城区,形成扇形工作面,与人社等8个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协作平台,协调化解道交、工伤等纠纷;在农村,依托便民诉讼网络平台,对接“和事堂”,从农村德高望重的长者中选任“和事佬”,借助民族风俗、乡土习惯,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诉前。 优化内部资源,确保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分流有效,止纠纷于诉内。成立诉调对接中心,程序分流员专职化,分流个案数同比往年提升24%;法官靠前对接金融借贷、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电信服务等类型化案件,案件数从2017年的1900余件降至2018年的1600余件,今年上半年仅收600余件;设立家事调解室,成立家事合议庭,吸纳妇联工作人员为陪审员,协同调解家事案件,调撤率从2017年的53%提升至2019年的67%;建立街道 “村居两委”协助平台,借助其人熟地熟的优势,依靠群众力量开展送达工作试点。移送法律文书400余件,成功送达370余件,送达率92%以上。 依托诉服中心建设,升级面向城市的“专业化”诉讼服务体系。该县法院完成诉讼服务大厅等七大功能区划分,提供八大类30余项诉讼服务,实现立、审、执、调、访 “一站式服务”。将导诉咨询、联系法官、材料收转、司法公开等职能集中,化解了递交材料难、反映情况难、知情、监督、参与诉讼弱化等突出问题。并且将判后答疑集中至诉服中心,推行上诉案件需进行判后答疑,上诉案件数同比减少26%;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将速调、速裁团队集中至立案庭,把院机关40%左右符合速调、速裁条件的案件分送速裁、速调办理。速调案件平均审理周期1.7天,速裁案件平均审理周期29天,用14%的审判资源完成42%的民商事审判任务,司法“急诊”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将财产保全、文书送达、档案查询、卷宗移送等多项审执辅助事务集约至诉服中心,为法官增效减负,为当事人排忧解难;扩展信息化诉讼服务途径,加强诉讼服务自助终端应用与宣传,改变过去立案形式、审判模式、送达方式单一、固化的局面。 同时,秀山县法院还依托人民法庭建设,构建面向农村的“综合性”诉讼服务体系。在辖区建成由5个人民法庭、2个便民诉讼站、23个便民联系点、160名便民联络员组成的“庭、站、点、员”四位一体的便民诉讼平台。并将复杂类型案件调至县法院专业团队办理,确保基层法庭集中精力参与乡村治理,狠抓“巡回审判”,重点受理赡养、相邻关系等百姓关心的巡回审理,“田间法庭” “院坝法庭”常态化。自2015年以来,法庭辖区赡养、相邻关系类案件逐年减少,今年仅收案2件,大大方便了百姓就近立案、就近调解,解决了以往诉讼难、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 以专项工作为牵引推动公益诉讼
公益诉讼检察官下乡摸排线索 今年以来,秀山县在人民检察院牵头,积极开展“山水公益绿边城”专项活动中,按照一年一治理的总体目标,每年以县内“一山一水”作为主要对象开展工作。截至目前,检察机关已提起梅江河周边养殖污染、生活污水排放等公益诉讼案件11件,均已向有关行政单位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相关问题均已得到整治,真正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了一份大礼。 该县检察机关出台了“山水公益绿边城”专项活动方案,明确把环境资源保护作为未来五年工作重点,从开展“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活动入手,对县内保健品销售、食用农产品销售、贮存、一次性餐具销售使用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发现案件线索11件,立案8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7件。秀山检察机关在工作中发现,该县内部分早餐店购买使用易变形、有异味的三无产品塑料餐盒盛放豆浆、稀饭等食品,经立案调查发出检察建议,相关部门不仅对一次性餐具销售市场进行了整治,还从消费源头、生产源头同时发力进行全方位整治,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积极开展 “农产品质量安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前期对县内“三品一标”农产品、农药种子化肥经销商、部分农产品种植户进行了全面摸排,发出诉前检察建议3件,规范了县内部分农产品生产违规添加行为。 对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烈士陵园开展公益诉讼专项监督。秀山检察机关经调查发现,秀山县县级保护文物《红军洞》因疏于管理,已不能满足纪念、教育、参观的用途。经发出检察建议后,相关部门及时修缮维护了《红军洞》。同时,对辖区内其他类似具有纪念和教育意义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进行全面排查,制定相应保护措施。 履行司法行政职能 推进工作不断创新
集中发放涉民生执行款 今年以来,秀山县以全面依法治县为统筹,县司法行政机关在县委政法委领导下积极履行行政执法、刑事执行、公共法律服务等职能,扎实推进工作不断创新,为把秀山建设成为重庆东南重要门户、武陵山区践行“两山论”样板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近年来,该县紧扣群体、载体两大要素,按照“实体阵地+法治实践+媒体普法”融合发展的思路,普法宣传集群效应初步显现。全县“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公共法治图书阅览站”,形成了覆盖群众、青少年、国家公职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城乡实体阵地。创建“国家(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37个、“依法治校示范校”7个、“诚信守法企业”2个等,形成了村居、学校、企业等重点单位互相支撑的法治示范阵地。 该县普法方式不断创新,持续推出《律师说法》电视普法栏目10余期,推出“与法同行”LED法治时段、“秀山普法”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媒介。在全县59个村居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试点,开展普法讲座60余场次。建设了15个规范化公共法律服务站,填补了基层法治元素空白。通过一系列不同形式的普法活动,主动到基层司法所或律师事务所寻求以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群众明显增多,反响很好。 “互联网+法律服务”基本形成,公共法律服务惠及民生。该县建成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即时性法律服务的“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通过“一网一微两群”(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平台发布法律援助申请范围、途径和法律援助典型案例等信息,群众通过上网或关注秀山普法微信公众号,就可以随时随地咨询法律问题,了解普法动态。今年以来,网上咨询服务已接待来访群众400多人次。法律援助中心解答“12348”热线咨询388人次,办结法律援助案件321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605.35万元。 “风险排查+矛盾调处”统筹兼顾,特殊人群管控措施得力。该县开展“大排查、大调处、促和谐、迎国庆”专项行动和集中检查暂予监外执行服刑人员专项活动,建立风险问题清单,实行分级动态管理。落实常态化分析研判制度,加强安置帮教中各类风险的分析研判,制定稳控防范措施,做好刑满释放人员监地衔接工作。在基层司法站所实行“日报告制度”,建立社区矫正微信工作群28个,采用“思想教育+安置帮教”模式,全县244名社区服刑人员无一人脱管、漏管。开展社区矫正初始教育150人次,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参加就业创业培训31人次。全县新入矫社区服刑人员155名,解除174名。今年刑满释放人员帮教率、重点帮教人员衔接率均达100%。全县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400件,其中刑事法律援助案件122件,民事法律援助案件278件。办结法律援助案件233件,为当事人代写法律文书46份,共解答咨询1001人次,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564.01万余元。 同时加大信访稳定工作力度,把信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格落实信访稳控值班制度,全力做好信访接待、情况汇报、应急处理等工作。截止8月,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6件,代理网上信访件8件,群众参评率100%,满意率100%。组织司法所、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进行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截止8月,全县调解矛盾纠纷5692件,成功调解5628件,成功率为98.87%;排查纠纷269次,预防纠纷206件,协议涉及金额917.49万元。 记者 姚华顺 通讯员 杨巧玉 (图片由县委政法委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