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綦江“三级和议”,议出和谐乡村

时间: 2019-11-13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9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针对基层治理的一系列复杂问题,重庆市綦江区建立“三级和议”制度,探索出一套深入最基层、反应最迅速、化解最有效的基层矛盾纠纷逐级化解新模式。

身边“和议员”,随时随地化解矛盾

2018年1月,綦江区新盛镇石桥村,一阵阵激烈的狗叫声和争吵声打破了小山村的宁静。原来,在硬化修建乡村道路时,石桥村王大娘家的水田未能种上水稻,另一边地里的土豆也受影响。王大娘便找到村民组长要求赔偿损失。因赔偿金额无法达成统一,双方陷入争执。

村里的张婆婆眼看争吵越发激烈,赶忙上前劝阻,却平息不下来。于是张婆婆把电话打到村里的“分钟法律诊室”,请“和议员”调解此事。

“和议员”袁老师接到张婆婆电话后,马上与同事赶往现场。袁老师先稳定双方情绪,然后详细了解事情经过,并前往王大娘的受损农田实地查看,最后召集双方当事人协商,提出了解决建议。经过袁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调解,双方达成协议,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这是綦江区“和议员”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一个案例。

立足纠纷化解、法治宣传、信息收集等职能,綦江区建设名为“分钟法律诊室”的矛盾化解平台。2017年10月至今,全区共建立“分钟法律诊室”93个,共有“和议员”2034名,多由本村本乡德高望重人士担任。如今,遇到矛盾纠纷就找“分钟法律诊室”已成为村民们的新习惯。

三级贯通,形成协调联动机制

在“分钟法律诊室”的基础上,綦江区探索建立了“三级和议”制度——

一级和议,由“和议员”担任和议长,召集当事双方,就近及时对简单纠纷进行初步和议;二级和议,由村支两委领导担任和议长,召集村干部、“和议员”、当事双方,对一般纠纷进行和议;三级和议,由街镇领导为和议长,对政策性强、涉及人数多、时间跨度长的复杂性纠纷进行和议。

一级和议无法解决的矛盾纠纷,二级和议就会出马,如果仍未解决,则由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主导三级和议予以化解。

去年,綦江区新盛镇至横山镇大坪村的公路开工建设,石桥村村民李应池拒不配合公路修建:“我的土地属于房屋宅基地自然界和自留地,应该比耕地补偿金额要高。”

最初,“和议员”多次上门给李应池做思想工作;后来村组干部、综治专干等人到李应池家做沟通;再后来,新盛镇党委政府启动三级和议,镇领导带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组织村社干部、法律界人士、群众代表和李应池本人召开院坝会,对现行国家政策法规予以解释说明。

“李大姐,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现在已经没有房屋宅基地自然界、自留地、耕地之分了,补偿要按照统一标准执行。”经过一番解释开导,李应池想通了,说:“修路是大好事,既然国家政策是这样规定的,我一定支持。”

利用“三级和议”制度,綦江区有效构建“三治融合”大平台。律师定期开展“和议员”法律培训,审查指导一级二级和议卷宗,参与综合性纠纷调解,保证“三级和议”制度全程运行在法律轨道上,最大限度提升“三级和议”制度化解矛盾纠纷的效果。

双向通道,党群关系优化在基层

我们在基层调研时发现,不少村(社区)干部忙于日常行政事务,真正下去服务群众的时间不多。因此,綦江区将“三级和议”作为党委政府与群众紧密联系的双向通道,将“和议员”作为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

首先,俯下身子“听”。充分利用“和议员”分布广、情况熟的优势,把他们作为收集社情民意的最初端,最大限度汇集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并逐级反馈到当地党委政府。

其次,弯下腰杆“讲”。通过“三级和议”制度的反向通道,从街镇党委政府到村(社区),从村(社区)到“和议员”,层层传达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最大限度争取群众支持。

再次,快马加鞭“做”。加强“和议员”的专业培训,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分赋予“和议员”信访代理、政策指导、法治引导等职能,通过对群众的“小微服务”,使“和议员”成为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间的纽带和“润滑剂”。

如今,“三级和议”制度在綦江区大小村子不断深入,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出一条便捷高效的新路径。

(作者系重庆市綦江区委书记)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綦江“三级和议”,议出和谐乡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针对基层治理的一系列复杂问题,重庆市綦江区建立“三级和议”制度,探索出一套深入最基层、反应最迅速、化解最有效的基层矛盾纠纷逐级化解新模式。

身边“和议员”,随时随地化解矛盾

2018年1月,綦江区新盛镇石桥村,一阵阵激烈的狗叫声和争吵声打破了小山村的宁静。原来,在硬化修建乡村道路时,石桥村王大娘家的水田未能种上水稻,另一边地里的土豆也受影响。王大娘便找到村民组长要求赔偿损失。因赔偿金额无法达成统一,双方陷入争执。

村里的张婆婆眼看争吵越发激烈,赶忙上前劝阻,却平息不下来。于是张婆婆把电话打到村里的“分钟法律诊室”,请“和议员”调解此事。

“和议员”袁老师接到张婆婆电话后,马上与同事赶往现场。袁老师先稳定双方情绪,然后详细了解事情经过,并前往王大娘的受损农田实地查看,最后召集双方当事人协商,提出了解决建议。经过袁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调解,双方达成协议,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这是綦江区“和议员”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一个案例。

立足纠纷化解、法治宣传、信息收集等职能,綦江区建设名为“分钟法律诊室”的矛盾化解平台。2017年10月至今,全区共建立“分钟法律诊室”93个,共有“和议员”2034名,多由本村本乡德高望重人士担任。如今,遇到矛盾纠纷就找“分钟法律诊室”已成为村民们的新习惯。

三级贯通,形成协调联动机制

在“分钟法律诊室”的基础上,綦江区探索建立了“三级和议”制度——

一级和议,由“和议员”担任和议长,召集当事双方,就近及时对简单纠纷进行初步和议;二级和议,由村支两委领导担任和议长,召集村干部、“和议员”、当事双方,对一般纠纷进行和议;三级和议,由街镇领导为和议长,对政策性强、涉及人数多、时间跨度长的复杂性纠纷进行和议。

一级和议无法解决的矛盾纠纷,二级和议就会出马,如果仍未解决,则由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主导三级和议予以化解。

去年,綦江区新盛镇至横山镇大坪村的公路开工建设,石桥村村民李应池拒不配合公路修建:“我的土地属于房屋宅基地自然界和自留地,应该比耕地补偿金额要高。”

最初,“和议员”多次上门给李应池做思想工作;后来村组干部、综治专干等人到李应池家做沟通;再后来,新盛镇党委政府启动三级和议,镇领导带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组织村社干部、法律界人士、群众代表和李应池本人召开院坝会,对现行国家政策法规予以解释说明。

“李大姐,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现在已经没有房屋宅基地自然界、自留地、耕地之分了,补偿要按照统一标准执行。”经过一番解释开导,李应池想通了,说:“修路是大好事,既然国家政策是这样规定的,我一定支持。”

利用“三级和议”制度,綦江区有效构建“三治融合”大平台。律师定期开展“和议员”法律培训,审查指导一级二级和议卷宗,参与综合性纠纷调解,保证“三级和议”制度全程运行在法律轨道上,最大限度提升“三级和议”制度化解矛盾纠纷的效果。

双向通道,党群关系优化在基层

我们在基层调研时发现,不少村(社区)干部忙于日常行政事务,真正下去服务群众的时间不多。因此,綦江区将“三级和议”作为党委政府与群众紧密联系的双向通道,将“和议员”作为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

首先,俯下身子“听”。充分利用“和议员”分布广、情况熟的优势,把他们作为收集社情民意的最初端,最大限度汇集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并逐级反馈到当地党委政府。

其次,弯下腰杆“讲”。通过“三级和议”制度的反向通道,从街镇党委政府到村(社区),从村(社区)到“和议员”,层层传达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最大限度争取群众支持。

再次,快马加鞭“做”。加强“和议员”的专业培训,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分赋予“和议员”信访代理、政策指导、法治引导等职能,通过对群众的“小微服务”,使“和议员”成为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间的纽带和“润滑剂”。

如今,“三级和议”制度在綦江区大小村子不断深入,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出一条便捷高效的新路径。

(作者系重庆市綦江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