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上午11时30分,江津法院第二十审判法庭里,法官和书记员端坐其中,却不见原、被告的身影。一台大屏幕正对法官和书记员,正显示着诉讼参与人的图像和庭审笔录。 “您能正常看到法官、书记员、对方当事人吗?通话是否清晰?”书记员在核对完当事人身份后,用熟悉的口吻提醒当事人做好了庭审准备。“现在开庭……” 原来,这是法官正在“互联网法庭”对一起林业承包合同纠纷案件进行网上庭审。据悉,本案系首例通过重庆法院“易诉平台”进行网上庭审的环境资源审判案件。 本案中,被告傅甲、第三人傅乙之间系亲兄弟。2000年1月,原告綦江区某合作社与傅乙之间签订《山林租赁合同》,将24.8亩山林租赁给傅乙。2011年4月,傅乙经该合作社同意,与傅甲签订《山林转包协议》,将上述山林转包给傅甲经营管理。后因故发生纠纷,多次协商未果,该合作社遂将傅甲诉至法院,请求解除《山林转包协议》并判令被告返还林地、支付承包费。 因疫情防控需要,该案原有开庭方式难以实现。承办法官在征得双方当事人的同意后,决定利用重庆法院“易诉平台”进行网上庭审。整个庭审过程画面流畅、声音清晰。 虽然当事人对开庭方式比较陌生,甚至出现了两次误操作掉线,但近两个小时的庭审中,在法官的指挥下严格遵守法庭纪律,依次发言、当庭举示证据,并通过在线签名功能对笔录进行了确认。诉讼参与各方利用手机,足不出户即参与了庭审,也远离了病毒疫情带来的风险。 虽然疫情为新年的工作设置了高难度开局,但江津法院积极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深入贯彻司法为民理念,在上级法院的部署下,积极采用网络开庭、线上调解模式,确保了司法服务不打烊。接下来,江津法院还将继续完善“互联网法庭”建设,进一步广泛通过网络开展庭审,为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