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服务,是我们社区警务工作中永恒的主题。”重庆市公安局九龙坡区分局九龙派出所副所长卢攀说,这是2月7日他在重庆动物园附近抢救一名六旬老人后的感言。是日,一名六旬老人突然发病昏厥倒地(非疫情患者),执勤经过的卢攀立即跪地为其进行心肺复苏,按得手得抽筋了,但卢攀依旧没有放弃,经20分钟全力抢救,女子终于苏醒被送医治疗。在疫情防控期间,这是卢攀工作中的一个小插曲,但也是他服务群众的一个好缩影。 提前工作:制定规范流程,提高处理疫情效率 在九龙派出所的值班前台,在所内每一辆警车上,都贴着这样一份“疫情防控接处警处置流程”,这是卢攀在疫情来袭后,根据市局下发的处置流程,结合九龙派出所的实际工作特点制定的工作指南,在接到涉疫情的警情后,民警可以有标准化的流程参照处置。 在九龙派出所的辖区里,既有九龙坡区中医院的发热门诊,也有该区的留置观察点同济医院,按照要求,派出所民警需要在两个医院进行值守,维持秩序。 在接到这个任务后,卢攀也找到两个医院的负责人,详细了解了收治人员情况、安防力量和可能出现的情况,以此为依据也制作了应对处突的办法。“简单地说,就是分成三个层次,先是对入院隔离观察的人员发放告知书,告知他们响应的法律义务,可能有的一些行为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值守民警,遇到一些小状况,如何采取非接触教育,对相关人员进行法制宣传;最后在非接触的情况下,如何对接相应的专业力量介入。”提前谋划,让民警在现场处理突发情况时能够规范、高效,身先士卒:“领导、党员要在前,喊破嗓不如俯下身。” 早在1月21日左右,当重庆市的万州、巫山等地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时,九龙派出所就有意识地对可能发生的状况采取应对措施。分管社区工作的卢攀,也将摸排工作分到了三个警区的中心警务室,在这样的部署之外,另设了一支类似突击队的力量,由他自己牵头,“常规排查交由对应的社区民警,他们最熟悉情况,我们作为辅助,而遇到‘疑难杂症’,就交给我来。”卢攀说,自己是分管领导,必须身先士卒,面对还不够了解的病毒,大家都害怕,领导不上的话,谁上? 1月23日,九龙派出所辖区出现了一名密切接触者:在马王二村有一居民,之前和武汉来的亲戚一起吃过饭,而这位亲戚被确诊新冠肺炎。当时疫情防控工作刚开始,各方面的应对措施不足。接到消息的卢攀和战友赶到现场,防护设备仅有疾控中心提供的医用口罩,看这个情形,卢攀心里也打鼓,但他佩戴好口罩后,让一起前往的民警做好外围的群众解释工作,自己入户协助医护人员对该密切接触者进行了身体检测。 “现在想起来,当时防护的知识不足,准备也不充分,贸然入户肯定是有些危险性的。”但让卢攀再选一次,他还是会这样做,在他看来,无论是作为领导还是党员,都应该有这样的觉悟,“喊破嗓子,不如俯下身子”,只有这样,带领的队伍才有战斗力。 温情服务:“辖区居民不知道怎么办,我们有义务帮忙” 曾被获评“中国好人”的卢攀,最擅长的还是群众工作,和群众在一起,提供温情的服务,是他笃信的社区民警信条。 2月10日,办证窗口给卢攀打来电话,称有一青年男子在补办身份证业务时遇到点困难。卢攀前往了解情况得知,该男子是城口县人,此前在广东一带谋生,家中无亲戚,现在身份证遗失,干什么都不方便。因为滞留在主城,该男子也无法回到老家取办好的证件,卢攀便协调将取件地址填在九龙派出所,到时候直接到所内领取。闲聊中卢攀听男子表示他暂时只有住在火车站应付几天。卢攀感觉这个小伙子尽管身上钱已不多,但相当自立,补办身份证也是为了便于找工作,卢攀也不多劝说,自掏腰包为其垫付了办理证件的费用,叮嘱他近段时间注意安全防护。 而近期进入企业在产复产阶段,九龙派出所辖区一居民却犯了难。原来,这位在外省工作的居民收到公司复工的通知,可自己因为在自己家和另一属地的父母家各待了一段时间,加起来倒是有14天,但分开却不足,因此没法开到居家隔离的证明,他担心无法乘坐飞机。得知情况后,卢攀又为这件事开始了奔走,先与该居民父母家所在的派出所和社区居委会联系核实情况,又找到用工企业和机场,了解需要提供的证明手续,最终帮助这位居民顺利返工。 按理说,相关证明是由社区出具,派出所完全可以告知他找相关部门解决,可在卢攀看来,“既然群众找到我们,我能帮忙就不要推诿,他不熟悉相关的办事流程,我有义务为辖区居民服好务。” 记者 舒楚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