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区李家沱街道探索智慧城市建设 助推精细化服务管理

时间: 2020-06-16 来源: 重庆长安网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673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动员形式也发生深刻变化,原有的社会管理手段逐渐弱化、甚至失效,这对社会治理提出新要求。巴南区积极探索智能化、专业化的社会治理模式,2019年,以李家沱街道等部分镇街为试点,分批分次建成了区、镇街、村居325个三级综治中心,配置和运行智能化的设备及系统,各级综治中心通过综治业务系统,依托网格的基础支撑,实现对辖区社会治安要素的掌握,对辖区群众有关社会治安、矛盾纠纷方面的求助、投诉实行联动受理、处置、督办、反馈;通过融合视频会议系统、视频监控联网共享平台,开展对辖区社会治安状况的实时监控、分析研判,对社会治安事件的处置进行指挥调度;通过智能化运用,实施对重点部位的治安防范和对重点人员的实时管控,提高了全区社会治理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实现全区综治工作“华丽转身”。目前,各级综治中心相关业务系统正广泛运用于社会治理中……

“请西流沱社区、五园湾社区、茶花社区报告疫情排查走访情况…其龙村外来人员流动大,进一步强化人员的排查管控…”这是2月1日下午5时李家沱街道通过新建成的综治视频会议系统,与辖区20个村居视频连线,调度各村居疫情排查管控工作。疫情特殊时期,运用视频调度,避免人员聚集,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屏观全、一网管尽”,是巴南区李家沱街道党工委书记余炳友对“智慧城市”工作的目标要求。在5月15日举行的李家沱街道“智慧城市”工作专题推进会上,余炳友书记表示,“一屏观全、一网管尽”已经从“基本可用”进入“全面好用”的建设阶段。

一屏阅尽大小事

在李家沱街道办公大楼六楼的综治中心网格化综合管理系统的大屏幕上,一个可随意放大、缩小的李家沱辖区三维地图使这个有30万人口的超大街道瞬间变得触手可及。

“马王枰正街都和广场内中国农业银行前有标语破损、百年广场有很多人员聚集、东南亚市场门口占道经营严重……”,屏幕上不时弹出这样的信息。李家沱街道平安办主任左泽介绍,由于接入了智慧城管系统,发现异常情况,通过APP软件拍照上传综治中心,综治中心网格人员根据提示及时向相关村居、部门发出处置指令,让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理。

三网合一更高效

“通过构建的数据分析、网格应用、视频监控三网合一,李家沱街道视频应用实现了对全域11.2平方千米的覆盖。”负责日常操作的网格员朱凌艳介绍。

目前,综治中心整合了全域镜头,接入摄像头共计1311个。街道安装全球眼468个,整合公安摄像头391个,雪亮工程26个,医院、幼儿园及辖区中小学校摄像头426。小区物业镜头等其它社会资源镜头正陆续接入指挥系统中心,已基本形成联网联动、传输、指挥工作模式。每天开展视频巡逻,特别是上下班、上学放学时间,确保能及时发现各类不稳定事件。如遇突发事件,运用综治中心视频会议系统进行视频调度。

这套系统汇聚了100多个数据项,包括已经录入的71193人的信息(其中户籍人口69044人,流动人口2149人)网格巡逻人员数据。通过地图汇聚的方式,在街道和村居均实现了可视化、便捷化、标准化的共享和交互,在一个端口上实现城市治理要素、对象、过程、结果等各类信息的全息全景呈现。

分步在辖区20个村居、100余个网格的专兼职网格员是整个系统的“神经末梢”,负责回传发现的问题,并推动问题的快速解决。

“一网统管”是对协同能力的最好检验。“一网统管”的“管”,是在保持各部门原有业务系统、工作格局基本架构的同时,通过技术与管理上的深度融合,打破部门独自作战僵局,实现资源聚合、力量融合,体现“一网统管”的协同效能。

目前,城运系统已对特殊人群及重点人员进行了基本信息、业务信息、管理人员及走访情况的录入,对此类人员的管控打下了夯实的基础。系统内部各村居矛盾纠纷排查已通过系统线上解决问题;外部已整合接入城市管理部门系统,并进行相关事件流转。下一步将整合接入公共安全、绿化市容、住建、交通、应急、生态环境、卫生健康等领域22家单位33个专题应用,探索研发“地图服务”“气象服务”“交通保障”“应急处置”等六大插件,为跨部门、跨系统的联勤联动增效赋能,初步实现“一网管全城”。

智慧防救再升级

李家沱街道平安办主任左泽介绍,“一屏一网”初步实现后,我们就着手规划基于风险预警研判、快速响应“防”、“救”的二期建设。

升级视频监控设施,在辖区自建与小区、医院、幼儿园及辖区中小学校摄像头统一接入指挥系统中心的基础上,对全域摄像头进行智能化升级,做到事件的识别、预警和告警。计划部署边缘计算,对重点服务人员的轨迹分析;部署5台可视半径2公里、搭载红外热感探测的高点云台机,在辖区高空区域编织起全天候监控火情、污染排放、高空违建等情况的一张天网。

通过升级GIS数字网格,把经过后台对比分析的数据以热力图和趋势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例如看到辖区地图时,可以通过红色表示人员密集、投诉、上报案件的多发区域,黄色次之,绿色良好。

增加危房监测等子系统。例如加装危房监测子系统后,这些建筑一旦发生频率不正常的震动,系统就会自动报警,相关人员根据提示及时有效处理;加装独居老人看护子系统,系统利用门磁、燃气、火灾及人体活动四方面传感器,综合判断老人可能面临的危险,如出现问题,会第一时间自动报警,通过综治中心派单,小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门核实、处置,尽力保障独居老人的生命安全;加装地磁感应系统,一旦社会车辆停在消防通道上面就会在城运系统上报警,网格员及时处理,从而消除不能及时灭火的隐患。

进一步打通街道内部部门间数据通道,实现数据相互关联,每月末形成定向的分析报表,为街道各科室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应用为要、管用为王”,“一屏三网”要着眼“高效处置一件事”,实现“观管防”有机统一,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在实现超大人口规模街道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一网统管”将推动城市治理从数字化、智能化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

通讯员 陆泽兰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巴南区李家沱街道探索智慧城市建设 助推精细化服务管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动员形式也发生深刻变化,原有的社会管理手段逐渐弱化、甚至失效,这对社会治理提出新要求。巴南区积极探索智能化、专业化的社会治理模式,2019年,以李家沱街道等部分镇街为试点,分批分次建成了区、镇街、村居325个三级综治中心,配置和运行智能化的设备及系统,各级综治中心通过综治业务系统,依托网格的基础支撑,实现对辖区社会治安要素的掌握,对辖区群众有关社会治安、矛盾纠纷方面的求助、投诉实行联动受理、处置、督办、反馈;通过融合视频会议系统、视频监控联网共享平台,开展对辖区社会治安状况的实时监控、分析研判,对社会治安事件的处置进行指挥调度;通过智能化运用,实施对重点部位的治安防范和对重点人员的实时管控,提高了全区社会治理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实现全区综治工作“华丽转身”。目前,各级综治中心相关业务系统正广泛运用于社会治理中……

“请西流沱社区、五园湾社区、茶花社区报告疫情排查走访情况…其龙村外来人员流动大,进一步强化人员的排查管控…”这是2月1日下午5时李家沱街道通过新建成的综治视频会议系统,与辖区20个村居视频连线,调度各村居疫情排查管控工作。疫情特殊时期,运用视频调度,避免人员聚集,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屏观全、一网管尽”,是巴南区李家沱街道党工委书记余炳友对“智慧城市”工作的目标要求。在5月15日举行的李家沱街道“智慧城市”工作专题推进会上,余炳友书记表示,“一屏观全、一网管尽”已经从“基本可用”进入“全面好用”的建设阶段。

一屏阅尽大小事

在李家沱街道办公大楼六楼的综治中心网格化综合管理系统的大屏幕上,一个可随意放大、缩小的李家沱辖区三维地图使这个有30万人口的超大街道瞬间变得触手可及。

“马王枰正街都和广场内中国农业银行前有标语破损、百年广场有很多人员聚集、东南亚市场门口占道经营严重……”,屏幕上不时弹出这样的信息。李家沱街道平安办主任左泽介绍,由于接入了智慧城管系统,发现异常情况,通过APP软件拍照上传综治中心,综治中心网格人员根据提示及时向相关村居、部门发出处置指令,让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理。

三网合一更高效

“通过构建的数据分析、网格应用、视频监控三网合一,李家沱街道视频应用实现了对全域11.2平方千米的覆盖。”负责日常操作的网格员朱凌艳介绍。

目前,综治中心整合了全域镜头,接入摄像头共计1311个。街道安装全球眼468个,整合公安摄像头391个,雪亮工程26个,医院、幼儿园及辖区中小学校摄像头426。小区物业镜头等其它社会资源镜头正陆续接入指挥系统中心,已基本形成联网联动、传输、指挥工作模式。每天开展视频巡逻,特别是上下班、上学放学时间,确保能及时发现各类不稳定事件。如遇突发事件,运用综治中心视频会议系统进行视频调度。

这套系统汇聚了100多个数据项,包括已经录入的71193人的信息(其中户籍人口69044人,流动人口2149人)网格巡逻人员数据。通过地图汇聚的方式,在街道和村居均实现了可视化、便捷化、标准化的共享和交互,在一个端口上实现城市治理要素、对象、过程、结果等各类信息的全息全景呈现。

分步在辖区20个村居、100余个网格的专兼职网格员是整个系统的“神经末梢”,负责回传发现的问题,并推动问题的快速解决。

“一网统管”是对协同能力的最好检验。“一网统管”的“管”,是在保持各部门原有业务系统、工作格局基本架构的同时,通过技术与管理上的深度融合,打破部门独自作战僵局,实现资源聚合、力量融合,体现“一网统管”的协同效能。

目前,城运系统已对特殊人群及重点人员进行了基本信息、业务信息、管理人员及走访情况的录入,对此类人员的管控打下了夯实的基础。系统内部各村居矛盾纠纷排查已通过系统线上解决问题;外部已整合接入城市管理部门系统,并进行相关事件流转。下一步将整合接入公共安全、绿化市容、住建、交通、应急、生态环境、卫生健康等领域22家单位33个专题应用,探索研发“地图服务”“气象服务”“交通保障”“应急处置”等六大插件,为跨部门、跨系统的联勤联动增效赋能,初步实现“一网管全城”。

智慧防救再升级

李家沱街道平安办主任左泽介绍,“一屏一网”初步实现后,我们就着手规划基于风险预警研判、快速响应“防”、“救”的二期建设。

升级视频监控设施,在辖区自建与小区、医院、幼儿园及辖区中小学校摄像头统一接入指挥系统中心的基础上,对全域摄像头进行智能化升级,做到事件的识别、预警和告警。计划部署边缘计算,对重点服务人员的轨迹分析;部署5台可视半径2公里、搭载红外热感探测的高点云台机,在辖区高空区域编织起全天候监控火情、污染排放、高空违建等情况的一张天网。

通过升级GIS数字网格,把经过后台对比分析的数据以热力图和趋势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例如看到辖区地图时,可以通过红色表示人员密集、投诉、上报案件的多发区域,黄色次之,绿色良好。

增加危房监测等子系统。例如加装危房监测子系统后,这些建筑一旦发生频率不正常的震动,系统就会自动报警,相关人员根据提示及时有效处理;加装独居老人看护子系统,系统利用门磁、燃气、火灾及人体活动四方面传感器,综合判断老人可能面临的危险,如出现问题,会第一时间自动报警,通过综治中心派单,小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门核实、处置,尽力保障独居老人的生命安全;加装地磁感应系统,一旦社会车辆停在消防通道上面就会在城运系统上报警,网格员及时处理,从而消除不能及时灭火的隐患。

进一步打通街道内部部门间数据通道,实现数据相互关联,每月末形成定向的分析报表,为街道各科室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应用为要、管用为王”,“一屏三网”要着眼“高效处置一件事”,实现“观管防”有机统一,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在实现超大人口规模街道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一网统管”将推动城市治理从数字化、智能化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

通讯员 陆泽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