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县交出高质量脱贫答卷

时间: 2020-09-09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640

秀山群众种植金银花致富  

村民在山东省援建的莲子加工厂加工莲子

  本网讯(记者 唐孝忠)昨日,在我市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上,秀山县委书记向业顺详细介绍了该县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2015年以来,秀山县坚持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017年11月正式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8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脱贫摘帽以后,该县持续深化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截至2020年9月5日,该县16800户70530名建卡贫困人口现行标准下均已达到脱贫标准。

  产业扶贫 保障贫困群众分享产业红利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近几年,秀山县坚持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

  推动支柱产业全面覆盖。依托较好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降水资源,立足盛产优质粮油、茶叶、油茶、土鸡和中药材等产业基础,着力培育和提升特色扶贫支柱产业,基本形成全县“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实现贫困家庭户均有1个以上产业增收项目。

  推动产业规模全面扩大。累计建成特色种植业基地96万亩,其中中药材38万亩、茶叶14万亩、油茶23万亩、柑橘21万亩,茶叶、油茶基地面积均居全市第一,年出栏畜禽达1100万头(只)以上。

  推动利益联结全面强化。采取“入股+分红+务工”“保底+分红”等多种方式,强化专业合作社与贫困对象之间的利益联结,多渠道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以银花、茶叶为例,今年预计银花产值6.2亿元、带动1.7万贫困人口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茶叶产值13亿元、带动1.97万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500元以上。

  电商扶贫促进“沉睡资源”变“脱贫财富”

  曾经因地处武陵山区中心腹地,秀山好货苦于“藏”在山中。近几年,秀山县建起了一条“电商路”,解决了农产品“怎么卖”“卖什么”“谁来卖”的问题。

  抓平台建设解决“怎么卖”。不断完善电商产业园功能,建立农村电商乡镇服务中心11个、乡村服务站点200余个,自主研发电商平台“村头”,物流园区获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入选阿里巴巴贫困县农产品电商销售10强县。

  抓产品开发解决“卖什么”。建立电商产业扶贫基地2000余个、认证特色农产品基地163个、签订订单农业8.8万亩,投产自热火锅、红薯粉、豆腐乳、红糖饮品等电商产品加工线44条,发展电商企业1760家、网络店铺1.73万个,直接让贫困农户成为了电商产品“供应商”。

  抓人才培养解决“谁来卖”。2015年至2020年8月,通过学校培训、基地实训等方式,开展电商培训4.7万人,其中贫困人口6000余人。目前全县电商从业人员达2.1万人。

  近6年来,秀山县电商交易额、网络零售额累计达535亿元、102亿元,通过农村电商卖出44.6亿元的农特产品,让80%的贫困户直接成为了电商产品“供应商”。

  消费扶贫 促进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

  在发展农业产业和农村电商的同时,秀山县也重视消费扶贫对脱贫攻坚的作用,从“提升供给能力”“打造展示窗口”“拓展消费方式”三方面下功夫。

  注重提升供给能力。认定消费扶贫供货商122个、产品164个,依托中医药、食品加工企业,延长扶贫产业链条,培育各类农特产品加工企业1320家,开发农特产品820余款。

  注重打造展示窗口。在市内外建成扶贫产品销售专柜280个,投用武陵山消费扶贫交易中心,实现市内外44个贫困区县近千款扶贫农特产品入驻展销。

  注重拓展消费方式。以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推销、帮扶单位帮助营销、社会力量带动购销等为牵引,“渝货进山东”展示展销、电商直播带货等活动为带动,有效拓展线上线下多种消费扶贫方式,提高贫困群众销售收入。

  旅游扶贫 推动自然人文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

  如果说消费扶贫是让秀山“好物”走出去,那旅游产业扶贫则是利用秀山美景将旅客引进来,并带动当地群众增收。

  依托景区开发带动群众参与。依托川河盖、洪安等拳头景区重点开发,采取搬迁、经营、就业等方式,引导带动贫困群众参与旅游开发。以贫困村楠木村为例,依托川河盖大景区开发,实现就近就业500余人,村民年人均收入从2013年的不足500元,提高到2019年的8500余元。

  依托乡村旅游打造扶贫载体。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扶贫基地1483个、乡村旅游接待户520家,梅江镇民族村等15个村成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带动贫困群众通过就近务工、土地入股、租金收入、自主经营等方式,有效拓宽旅游增收渠道。

  依托产业提升丰富旅游业态。积极举办龙凤花海、金山银山等旅游节会活动,大力发展非遗主题游、乡村体验游以及生态康养产品,培育秀山竹编、钟灵毛尖、秀山土鸡等旅游商品品牌50余个,丰富特色旅游扶贫业态。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秀山县交出高质量脱贫答卷

秀山群众种植金银花致富  

村民在山东省援建的莲子加工厂加工莲子

  本网讯(记者 唐孝忠)昨日,在我市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上,秀山县委书记向业顺详细介绍了该县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2015年以来,秀山县坚持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017年11月正式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8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脱贫摘帽以后,该县持续深化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截至2020年9月5日,该县16800户70530名建卡贫困人口现行标准下均已达到脱贫标准。

  产业扶贫 保障贫困群众分享产业红利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近几年,秀山县坚持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

  推动支柱产业全面覆盖。依托较好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降水资源,立足盛产优质粮油、茶叶、油茶、土鸡和中药材等产业基础,着力培育和提升特色扶贫支柱产业,基本形成全县“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实现贫困家庭户均有1个以上产业增收项目。

  推动产业规模全面扩大。累计建成特色种植业基地96万亩,其中中药材38万亩、茶叶14万亩、油茶23万亩、柑橘21万亩,茶叶、油茶基地面积均居全市第一,年出栏畜禽达1100万头(只)以上。

  推动利益联结全面强化。采取“入股+分红+务工”“保底+分红”等多种方式,强化专业合作社与贫困对象之间的利益联结,多渠道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以银花、茶叶为例,今年预计银花产值6.2亿元、带动1.7万贫困人口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茶叶产值13亿元、带动1.97万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500元以上。

  电商扶贫促进“沉睡资源”变“脱贫财富”

  曾经因地处武陵山区中心腹地,秀山好货苦于“藏”在山中。近几年,秀山县建起了一条“电商路”,解决了农产品“怎么卖”“卖什么”“谁来卖”的问题。

  抓平台建设解决“怎么卖”。不断完善电商产业园功能,建立农村电商乡镇服务中心11个、乡村服务站点200余个,自主研发电商平台“村头”,物流园区获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入选阿里巴巴贫困县农产品电商销售10强县。

  抓产品开发解决“卖什么”。建立电商产业扶贫基地2000余个、认证特色农产品基地163个、签订订单农业8.8万亩,投产自热火锅、红薯粉、豆腐乳、红糖饮品等电商产品加工线44条,发展电商企业1760家、网络店铺1.73万个,直接让贫困农户成为了电商产品“供应商”。

  抓人才培养解决“谁来卖”。2015年至2020年8月,通过学校培训、基地实训等方式,开展电商培训4.7万人,其中贫困人口6000余人。目前全县电商从业人员达2.1万人。

  近6年来,秀山县电商交易额、网络零售额累计达535亿元、102亿元,通过农村电商卖出44.6亿元的农特产品,让80%的贫困户直接成为了电商产品“供应商”。

  消费扶贫 促进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

  在发展农业产业和农村电商的同时,秀山县也重视消费扶贫对脱贫攻坚的作用,从“提升供给能力”“打造展示窗口”“拓展消费方式”三方面下功夫。

  注重提升供给能力。认定消费扶贫供货商122个、产品164个,依托中医药、食品加工企业,延长扶贫产业链条,培育各类农特产品加工企业1320家,开发农特产品820余款。

  注重打造展示窗口。在市内外建成扶贫产品销售专柜280个,投用武陵山消费扶贫交易中心,实现市内外44个贫困区县近千款扶贫农特产品入驻展销。

  注重拓展消费方式。以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推销、帮扶单位帮助营销、社会力量带动购销等为牵引,“渝货进山东”展示展销、电商直播带货等活动为带动,有效拓展线上线下多种消费扶贫方式,提高贫困群众销售收入。

  旅游扶贫 推动自然人文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

  如果说消费扶贫是让秀山“好物”走出去,那旅游产业扶贫则是利用秀山美景将旅客引进来,并带动当地群众增收。

  依托景区开发带动群众参与。依托川河盖、洪安等拳头景区重点开发,采取搬迁、经营、就业等方式,引导带动贫困群众参与旅游开发。以贫困村楠木村为例,依托川河盖大景区开发,实现就近就业500余人,村民年人均收入从2013年的不足500元,提高到2019年的8500余元。

  依托乡村旅游打造扶贫载体。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扶贫基地1483个、乡村旅游接待户520家,梅江镇民族村等15个村成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带动贫困群众通过就近务工、土地入股、租金收入、自主经营等方式,有效拓宽旅游增收渠道。

  依托产业提升丰富旅游业态。积极举办龙凤花海、金山银山等旅游节会活动,大力发展非遗主题游、乡村体验游以及生态康养产品,培育秀山竹编、钟灵毛尖、秀山土鸡等旅游商品品牌50余个,丰富特色旅游扶贫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