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长安网

培养检察人才 提升队伍素能

——荣昌区检察院着力打造“青蓝计划”成效初显

来源:重庆法治报 时间:2022-12-19 编辑:徐瑞阳 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专章部署“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这对检察机关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重庆市荣昌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曾庆云的表态笃定且凝练——“铸魂、夯基、聚力、赋能,为全面依法治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1年底,刚刚履新上任的曾庆云第一件事便是“摸家底”。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他就分别组织8个内设部门进行座谈交流,逐一找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干警代表谈心谈话,找差距,谋发展。紧接着,全院分条线开展“荣检现状怎么看、荣检发展怎么干”思想大讨论活动,共收集“金点子”86条。

  一番调研下来,情况有喜有忧。短板在于,部分干警小院思维浓厚,缺乏向“第一方阵”看齐的能力和勇气,司法理念有待更新,创新意识不强,教育培训缺乏针对性,年轻干警综合素质能力提升慢、人才培养效果不佳……

  “症结”找到了,该如何“破题”“解题”?曾庆云认为,“人”是关键,“青蓝相继、薪火相传,检察事业才能后继有人、接续发展”。坚持将青年检察人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作为当务之急、长远之计,随后成为了全院上下的思想共识。

  几经酝酿,队伍素能提升“青蓝计划”应运而生,“领导干部上讲台”“年轻干警轮岗锻炼”“刑事检察部门检察官助理素能提升10条措施”等人才培养举措迅速出台,相继实施。

  青蓝讲坛:掀起一场“头脑风暴”

  “过完大年后第一天,我们荣昌检察青蓝讲坛开讲啦!荣昌检察青蓝讲坛,取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寄予了院党组对我院检察队伍建设青蓝相继、薪火相传的殷切期盼,是我院检察队伍素能提升行动的主要载体之一。”该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龙林贤向记者开宗明义地介绍了举办青蓝讲坛的意义所在。



荣昌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曾庆云在“青蓝讲坛”上授课(资料图)

  据了解,首期青蓝讲坛即邀请到业界精英进行专题讲座。他们用贴近基层检察工作的自身实际,分享了多年办案实践经验及成长心得、以及参加全国竞赛的宝贵经验。检察一部新入额的青年检察官刘芳体会颇深:“‘小案’不小看,‘小案’里也有大学问,真的是干货满满,收获良多。”该院政治部副主任向福强则评价,这既是一堂励志课,也是一堂教育课,为全院干警特别是年轻干警的成长提供了路线图和动力源,对本院队伍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

  今年以来青蓝讲坛已举办12期,内容涵盖检察业务、经济金融、心理健康等多方面,极大地促进了干警理念转变、知识更新、能力提升。

  刑检夜校:为职业发展“充电蓄能”

  “小赵,你在这次模拟庭审中表现不错,就是有点紧张。”“你的思路很清晰,但临场应变能力还有待加强……”8月17日晚上7点,该院第8期刑检夜校如期开课,主讲人是检察一部30岁的检察官助理赵航。

  前不久,他在院里举办的一场模拟庭审展示活动中当了一回公诉人,这堂夜校的主要内容便是组织刑检部门检察官和助理对他在模拟庭审中的表现进行“复盘+点评”,通过查问题、找差距,扩大“1+N”受益效应。赵航认真记录下大家中肯的意见后,便围绕《如何当好检察官助理》谈认识、谈打算。



荣昌区检察院开展模拟庭审现场情景(资料图)

  “我虽然从事的是刑执工作,但通过这段时间主动参加刑检夜校,对‘大刑检’这个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刑执部门与刑检部门如何做到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形成监督合力也有了一些初步的思考。”检察四部检察官助理邓祥广坦言道。

  该院分管刑检工作的副检察长陈世革透露,下一步,将加强刑检夜校的计划性,准备按照办案类型和检察实务中的疑难点开展专题式系统培训,让每一名检察官和助理都上去讲一讲、晒一晒。

  滴水见太阳。交流谈论环节,大家你问我答,相互释疑解惑,学习氛围热烈空前。

  “10条措施”:培养未来的检察官

  今年5月24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庭审展示观摩活动在该院多功能报告厅拉开帷幕,模拟法庭上的公诉人、辩护人和被告人等角色全部由刑检条线的检察官助理扮演,庭审内容选材于该院办理的一起故意伤害案件,在审判长的主持下严格按照庭审程序进行。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检察官助理是检察办案的重要辅助力量,也是未来的检察官,但很多刑检助理习惯于当“书记员”“办事员”,试问司法能力如何快速提升?刑检助理“庭前不动手、庭上不开口”,怎么能够成长为未来的检察官?作为检察官队伍后备军的检察官助理,应当如何从战略的高度抓实抓好素能提升?

  为此,该院党组下定决心,积极争取上级院、区人大、区委政法委和区法院的支持,探索出台刑检助理素能提升10条措施。

  付出总有回报。市检察院第五分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孙亚作为特邀嘉宾,对这场模拟庭审给出了如下点评:“刚才的模拟庭审,双方观点明确,法理论证清晰,氛围激烈有序,展现了控辩双方较高的法律素养和较深的专业功底。通过‘教、学、练、战’,把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干警的素能提升作为检察事业接续发展的大事来抓,很有战略性和现实针对性。”

  检察一部检察官助理胡鹏峰感叹,今年前三季度,自己参与讯问(询问)84次、制作讯问(询问)笔录87份、拟定讯问(询问)提纲47份、制作阅卷笔录52份、制作审查报告75份……相对独立办理案件率达到52%。现在工作更有方向了,参与感、责任感、获得感也更强了。

  轮岗锻炼:激活一池春水

  轮岗锻炼的周期多长,会不会影响本职工作?是脱产轮岗还是兼职?轮岗人员的年度考核由哪个部门负责……在出台《年轻干警轮岗锻炼工作办法》之前,不少院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存在些许疑虑。

  曾庆云在党组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变得难。”

  第一个“吃螃蟹”的是检察一部的内勤刘虹,这名28岁的法学硕士,文字功底不错,口才好,有培养潜力。她轮岗到办公室综合文秘岗,起初感到很意外,“以前只是简单地办案子,案结事就了,现在更多地是要思考、分析类案中的规律,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这对自身思辨能力的要求更高了”。

  半年下来,刘虹有了不少新收获:“刚开始,有些顾虑和畏惧,但几场比赛下来,大家看到了我的实力,带我的导师也给了我不少鼓励和帮助,我也逐渐自信起来。”据了解,刘虹先后在院里的辩论赛和读书分享中获得冠军,近期还将作为“种子选手”参加“川南·渝西”公诉人论辩赛。

  无独有偶。参加工作已有5年的检察四部副主任李勇向记者透露,挤出时间,一边干刑执工作,一边到刑检部门认领几件案子,这种机会很难得,他会全力以赴,认真学习,不懂就问。

  实践证明,通过有意识地选派年轻干警到吃劲岗位历练,是促进干警成长成才的有效办法。显而易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把青年检察人才纳入队伍建设规划一体推进,有意识有计划加强全方位培养,防止出现“放养”“散养”和“自然生长”的现象,是该院政工部门正在深入思考、努力探索的一项重大课题。

  搭建平台:守得云开见月明

  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

  “多渠道搭建平台,激发全院干警干事创业、学习提高的内生动力!”该院政治部牵头,各业务部门分工合作,机关党委、院工会、青年联合会协同配合,构建起队伍建设一体推进的格局。

  青年干警到控申接待窗口实践锻炼、第一届“青蓝杯”检察干警辩论赛、优秀法律文书评比、“践行全会精神·忠诚担当履职”主题微党课集中展示活动、“读原著、强党性、转作风”读书分享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党建、队建、业务融合一体、相互促进,为青年干警搭建起交流知识的“平台”、施展才华的“舞台”、比学赶超的“擂台”。



荣昌区检察院开展“青蓝杯”检察干警辩论赛(资料图)

  “新时代检察干警要做到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遇事能干、交案能办,必须要一体提升‘学、思、做、写、说’能力。”龙林贤介绍,该院专门成立起青年干警写作兴趣小组,定期完成信息、宣传、调研任务,以写促学习、以写促总结、以写促思辨。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少有时间沉下心来学和写,加入写作兴趣小组,是对自我能力提升的一种倒逼,经常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探讨写作技巧,真的获益匪浅!”在川渝论文比赛中获得佳绩的青年干警沈建奎说。

  “青蓝计划”启动大半年以来,队伍素能提升成效初显,干警精气神更足了,工作更有盼头、更有底气。1名干警获全市首届公益诉讼业务竞赛标兵称号,2名干警在五分院辖区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中进入前十,1名干警在全市微宣讲比赛中获奖,2名干警在全国检察理论征文中获奖,5名干警入选全市检察机关专业团队。

  曾庆云表示,今年是全国检察机关质量建设年,同时也是荣昌区检察院的队伍建设年,虽然在检察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大家都清醒认识到短板弱项,必须要保持定力、持续用力,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持续打造“青蓝计划”特色品牌,不追求立竿见影,每一步都要走稳走实。

  通讯员 向福强 彭 静 周光子

  记者 顾 勇

【免责声明】重庆长安网未标有"来源:重庆长安网"或"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是出于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致电023-88196827,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政法文化

  • 春天非你莫“鼠”
    子鼠踏春,与人间久别重逢。法治中国年轮新启,我们想...
  • 越过二道岭
    生命似河,岁月如歌。当共和国迈过七十华诞,我们也跋...
  • 触摸文学温度 诠释责任担当
    活动现场 携手推进和繁荣法治文学创作,用文学的力量...
  •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